商务印书馆·方达评注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1],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2],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派。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3]神莫大于化道[4],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

荀子劝学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1]谿(xī):同“溪”,山沟,山谷。

[2]干、越:犹言吴、越,春秋时的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
夷、貉(mò):分别指我国古代居住在东部和东北部的少数民族。

[3]“《诗》曰”数句:引自《诗经·小雅·小明》。
靖,安。
共,通“恭”,犹言恭谨尽心。
听,察。
介,助词。
景,大。

[4]神:指最高的精神境界。

【今译】

以是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没有聆听过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吴、越、夷、貉等国之人,呱呱落地时哭声无异,终年夜后习俗却迥然不同,这是由于后天教养不同的缘故。
《诗经》中说:“你们这些君子啊,不要总是梦想安逸。
要好好地守奉你们的职位,喜好那些正派的人。
如果神明知道了,就会赏给你们洪福的。
”神智没有比与道相领悟更高明的了,福祉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李波评注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1]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2]:“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3],好是正派。
神之听之(4],介尔景福[5]。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

[1]干越:春秋期间的吴国与越国,在今江苏省、浙江省一带。
干,亦作“邗”(hán),在今江苏扬州东北,后为吴所灭,故用以代称吴。
夷、貉(mò):泛指我国古代居住在东部和北部的民族。
貉,通“貊”。

[2]《诗》:指《诗经·小雅·小明》。

[3]靖:安。
共:通“供”

[4]听:察。

[5]介:助,赐予。
景:大。

【译文】

以是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渊,不知道大地有多厚;没有聆听到前代圣王的遗言,就不知道知识的渊博。
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哭声相同,终年夜了习俗却不一样,这是不同的教养使他们这样的啊。
《诗经》中说:“唉呀,你们这些君子啊,不要总是梦想安逸。
安心地供奉你们的职位,爱好正派。
上帝知道了,就会赐予你们最大的幸福。
”没有比与道领悟更高的精神境界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久的幸福了。

上海古籍出版社·张觉译注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①,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②:“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③,好是正派。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④。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释】

①干:同“邗”(hán),古国名,在今江苏扬州东北,春秋时被吴国所灭而成为吴邑,此指代吴国。
夷:我国古代居住在东部的民族。
貉(mò):通“貊”,我国古代居住在东北部的民族。

②引诗见《诗经·小雅·小明》。

③靖:安。
共(gōng供):通“供”。

④介:给予。
景:大。

【译文】

以是不登上高高的山峰,就不知道天空的高远;不俯视深深的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吴国、越国、夷族、貊族的孩子,生下来呜咽的声音都相同,终年夜了习俗却不同,这是教养使他们这样的啊,《诗》云:“唉呀你们君子啊,不要常常歇息着。
安心供奉你的职位,爱好正派行为。
上帝知道了这些,就会给你大福泽。
”精神教化没有比融化于圣贤的道德更高的了,幸福没有比无灾无难更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