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可见古人对端午节的重视,也可知古代端午佳节的各种习俗,与当代并无太大差别。
不过,这两首诗词毕竟不是名篇,也非上品之作。
本日再向大家推举一首绝佳的端午节宋词——苏东坡的《南歌子》:

"

南歌子·杭州端午

北宋·苏轼

古今最美的一首端午节宋词 开首十个字就美得醉人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

描写端午佳节的宋词,苏东坡贡献颇多,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也有“粽叶喷鼻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还有祭奠屈原的“凭吊祭江诵君赋”。
这些词作虽不错,却都不如这首《南歌子》。

乌台诗案前,苏东坡曾在杭州留任通判、知州,对杭州山水极为喜好,赞颂“余杭自是山水窟”、“故乡无此好湖山”,乃至多次表示百年之后愿葬在杭州。
如此喜好杭州山水,公务之余自然不免到处嬉戏,这首《南歌子》便是端午佳节苏东坡与好友游赏西湖时所作。

这首词开头两句就写西湖山水之景美得醉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这两句既写山水、也写人的眉眼,似是眉如远山、醉眼如波,又彷佛是远山如眉黛、湖波如眼波。
湖光山色、歌女婀娜、主人醉眼朦胧,将山水之美、游赏之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描写西湖名景十三楼,游人都慕名上十三楼,十三楼上看过杭州西湖美景,就再也不会倾慕“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扬州竹西亭了。

上阕写罢景之美,下阕转写词人与差错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菰黍”也便是粽子,“昌歜”指菖蒲根腌制的咸菜,此处意指五味美食,而“琼彝”为酒壶,“玉舟”为羽觞。
这西湖美景,三五好友,配上美食美酒,真个神仙都忘返。

而湖山之美、口腹之欲之外,又传来一声“谁家水调唱歌头”,歌声之悦耳唯有一句“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来形容。
声满湖山之间,婉转悠扬,连晚霞都被歌声吸引而留步。
描述歌声的同时又以碧山晚霞为衬托,有条有理,令人回味无穷。

苏东坡的这首《南歌子》可谓极尽西湖之美、说尽游赏之乐,湖山美景、端午美食、玉舟美酒、还有悠扬歌声。
自山水开始,以声绕山水扫尾,中有饮酒听歌之雅兴。
彷佛与西湖美景融为一体,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美得迷人,美得醉人!
此词可谓是诗歌史上最美的一首端午节宋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