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从小衣食无忧,6岁看大明星公孙大娘舞剑,7岁作诗“开口咏凤凰”,13岁听大歌星李龟年唱歌,19岁自驾游去山西嬉戏,20岁又到江苏浙江一带溜达了好几年,人生的前23年,有钱有闲的杜甫过的十分洒脱惬意。
736年24岁的杜甫赶到洛阳参加科考绩果落榜了,这次没考好纯属是由于他自己才识欠佳,但他没有选择复读,而是连续做一个快乐的旅行人,开始了他的“快乐八九年”,在泰山嬉戏时他写下了名诗《望岳》,个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成了千古佳句,在兖州时他学会了骑马和剑术,花了大量的韶光不雅观光佃猎,这样躺平的生活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很倾慕?
740年杜父去世,没办法连续啃老了,此时的他也没有赢利的技能,以是从这年开始他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742年杜甫30岁,在当时属于大龄剩男的他终于娶了老婆,杨氏是个温婉大方的大家闺秀,和杜甫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但当时杜家已经走向败落,杨氏嫁给他之后过着窘迫的生活,好在杜甫十分专一,没有娶过小老婆,对女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归宿了。
744年杜甫在洛阳碰着了大自己11岁的偶像李白,当时的李白刚从唐玄宗那里辞职,带着退休金开始享受生活,看了他的诗作后很是欣赏,得到偶像夸赞的杜甫心里美滋滋,两人很快成了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把酒言欢,后来他们碰着了边塞墨客高适,三个作诗小好手聚在了一起,度过了一段暂时忘却烦恼的快乐光阴。分别后杜甫常常思念李白,此间写了很多夸李白的诗作,李白头号迷弟,粉丝后援团团长非他杜甫莫属。
古人云:三十而立,杜甫得抓紧韶光找份正经事情,不能再是个无业游民了,作为一个有才华的文人,他空想的事情自然是做官,想要做官就要参加科考。于是公元747年杜甫抱着“读万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自傲,参加了他的第二次高考,空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复读生杜甫又落榜了,这次他不像第一次落榜时那么洒脱,由于这时的杜甫已经35岁,有了年事的焦虑,但是第二次科考失落败不是由于杜甫才华不足,而是由于这次考试便是一个大骗局。当朝宰相李林甫这个龟孙子,为了不让有才能的读书人进入朝廷参与朝政,故意让参加考试的人全都落榜,还见告玄宗正是由于陛下治国有方,已经没有遗漏在外的人才了。这时的唐玄宗整天沉迷玩乐,李林甫瞎编乱造的“野无遗贤”玄宗并没有以为有问题。
通过科考当官的路走不通,大冤种杜甫开始不断写诗向权贵官员投递简历求推举,希望谋得一官半职,结果却是四处碰钉子。杜甫不会甜言蜜语,他的诗不是大唐盛世的赞歌,而是社会不安的反应,“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可以看出当时的巨大贫富差距。直到750年39岁的杜甫投了三大礼赋,引起了唐玄宗的把稳,他派人专门给杜甫准备了一场考试,这在当时的文人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样专门为一个人出考卷的殊荣,在当时可是唯一份,不幸的是主考官还是当时的大忽悠李林甫,结果可想而知,大冤种杜甫第三次高考以失落败告终。但是玄宗让他“待制集贤院”,也便是说杜甫成了候补公务员,但没想到这一等便是四年。
公元755年10月盼星星盼玉轮的杜甫却盼来了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河西县尉,这时只管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他还是谢绝了这份事情,随后朝廷让他改任兵曹参军,也便是兵库看门的保安,终极不得已他接管了这份事情。11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这场变故是无数人生活的迁移转变点,杜甫也不例外。他回家探亲还没进门就听到哭声,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饿去世了,杜甫伤心不已,写下“所愧为人父,无食致短命”抒发当时悲痛的心情。
756年唐玄宗逃到蜀地,太子李亨登基为唐肃宗,杜甫一听到就急速安排一家老小住在亲戚家,随后动身赶去投奔唐肃宗想报效朝廷,但是人晦气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半路上杜甫被叛军捉住并押送到长安,也是在当下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春望》,这首诗充斥着他对家人的凄苦哀思,也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期间他也写下了史诗级的《三吏》《三别》深刻地写出了民间疾苦及身处浊世的悲苦。
公元759年“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杜甫冲动了唐肃宗,便封了他左拾遗的官,这个八品官是杜甫生平中做过最大的官,可惜做了没几个月就由于替朋友房琯说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朝廷饱受战乱不能按时发人为,杜甫穷到没办法养家糊口,只能选择弃官去投奔朋友。在那个困难困苦的日子里,杜甫由于内心的羁绊和顾虑太多了,他为自己苦,更为他人愁,在严武、高适等朋友的帮助下,杜甫终于在成都有了一个草堂,把一家老小安顿下来,度过了大概4,5年的安定光阴,《春夜喜雨》便是在这一期间出身,是他暂时安定生活的反响。
公元762年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安史之乱得以平定,得到的他急速写下了一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喜悦之情跃然纸上。之后杜甫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写下了那首《绝句》,这首诗想必不用我多说了吧,说不会的朋友们我担保打去世你。764年严武推举杜甫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也便是严武的参谋,所往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765年4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途中他写下《旅夜书怀》感伤老年多病,流落无依的心境。
公元766年杜甫带着一家来到夔州,在都督柏茂林的照顾下,杜甫一家暂时安定下来,过起了安定的生活。虽然生活平和,但是他的心却仍在流落,写下了著名的《登高》,个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羽觞”倾诉了他常年流落、生活困顿的感情,整首诗流露着无尽的哀意与凄凉。
公元770年这是杜甫在世的末了一年,杜甫一家离开夔州,开始辗转流落来到潭州,在这里他意外地与曾经的大歌星李龟年相逢了,所有的唏嘘感慨都化为了那首《江南逢李龟年》,很多很多年前他们也曾斗志昂扬,如今却流落困苦、悲惨凋零,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到他们当时的心境。之后杜甫再次碰着臧玠在潭州作乱,在亡命衡州的路上碰着江水暴涨,只能暂时勾留在方田驿,五天没吃东西,幸亏县令派人送来食品才得救。
公元770年冬,杜甫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离世,结束了他流落困顿的生活,时年59岁。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现实主义墨客,本是出生名门的官二代,少年时高枕而卧,中年后潦倒穷困,蹉跎生平壮志未酬,生活待他总是有些苛刻,但他写过的许多诗都成了传世经典,被后人誉为“诗圣”。若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那杜甫眉头一蹙又补全半个浊世。
希望大家多多点赞关注,你们的支持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