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墨客李商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位微博网友发问,
“李商隐是谁?
他抄袭了某歌手的一首叫《夜雨寄北》的歌,
太过分了,必须声讨。”
泉下有知的李商隐:???
《夜雨寄北》便是我写的!
我都走了一千多年了,还在碰瓷我,
我太难了……
在被大家遍及知识后,
这位网友也忙不迭撇清,
说自己不知道李商隐这位冷门墨客。
李商隐再度躺枪:
虽然我没有“大李杜”李白杜甫那么有名,
但我好歹也是“小李杜”中的一员啊……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没学过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没学过吗……
“春蚕到去世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没学过吗……
01.
不读书的人,到底有多恐怖
虽然李商隐这次闹了个乌龙事宜,
但像李商隐这样被“狙”的古人还有很多很多。
狗屁不通李清照。
前两年,赵丽颖主演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大火,
传唱度较高的主题曲却一度被人质疑,
“全靠辞藻堆砌,逻辑上却狗屁不通,
矫情而不知所云,还不如喊麦。”
而这位网友口中全靠词华堆砌的“歌词”,
正是李清照那首随处颂扬的《如梦令》。
太过当代曹雪芹。
新版《红楼梦》的片尾曲同样遭到了质疑,
“当代感太强,不古风,词作者多补习几年语文吧”。
然而词作者正是写出了《红楼梦》曹雪芹。
稍显造作李太白。
向我们展示盛世风骚的《风华录》,
当年一经发布便备受追捧
但却因一段歌词被批矫揉造作,
然而这段词正是出自李白的《流夜郎赠辛判官》。
比肩林夕苏东坡。
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
虽然没被吐槽,还被夸了一番,
但这番称颂却让人有点尴尬。
“词写的不错啊,可以和林夕方文山比肩了。”
看来我们苏东坡的名气,还是没有林夕的大啊。
脏乱错字兰亭序。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却入不了网友的法眼,
“看起来很脏,划来画去的,写错字就不要发了。”
王羲之:“笔给你,你来写。”
看完这些案例,心里只剩下一个想法:
没文化,真恐怖……
中国五千年的残酷文化,
都成了无知之辈口中的不入流,
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苏格拉底曾说,
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便是知识;
只有一样东西是恶行,那便是无知。
所谓读书的意义,
大概便是让人眼界更开阔,
对自我有更复苏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
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会意识到自己的匮乏。
反之,一个人读的书越少,
越随意马虎沉迷在高度自治的思维里,无法自拔。
02.
读书,为了平和的与天下相处
生活里,你一定见过很多这样的人,
一起用饭,他总是挑剔菜多么难吃,瞬间冷场;
你买了一件好衣服,他冷嘲热讽,“一看便是A货吧”;
看到明星结婚,他来一句“早晚得离”。
网络上,这样的人就更多了。
留学生失事,他说,“活该,让你去外国!
”
某某明星移居国外,他说,“滚出中国!
”
某地发生灾害,他说,“xx这地方的人就该当去世光!
”
他们上怼天,下怼地,既仇富,又嫌贫,
以为年夜夫都是黑心的,当官的都是贪腐的,
做生意都是诱骗的,托钵人都是骗钱的,
他们以为这个社会统统都是阴郁的。
他们身上大多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戾气。
这种戾气,大多来源于生活的压力和苦难,
可这个世上谁没有一些委曲和烦恼呢。
聪明的人,懂得自我消化,
或是向他人倾诉,或是自己有方法处理,
能够自我掌握,保持积极阳光的面貌。
而有些人自我消化不了,
以是一贯背负着委曲和愤怒困难前行,
久而久之,委曲变成了戾气,
愤怒变成了怨气。
读书,便是让人抛弃戾气感想熏染到平和最好的办法。
戾气重大多是由于站的层次低,心胸狭小,
而在先贤的书中,可以令我们感想熏染到更深邃的思想,
用更具层次、更有深度、更加丰富的视角
去看待天下和世间的事情。
当你暴躁不堪时,
想起《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于是你化烦躁为祥和;
当你想批评某件事某个人时,
想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
“这个天下上并不是大家拥有你的优胜条件”,
于是你理解了别人的难处;
当你身处困境无所得时,
想起了《小窗幽记》中的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
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于是你武断了自己的信念。
读书,是为了治好自己的屈曲和低级。
这是一种对心灵的改造,
而人的统统行事和造诣无不以此为根本,
命运由此而改变。
三毛说: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本
都成过眼烟云,不复影象,
实在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
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笔墨中。”
那些读过的书,便如吃过的饭,
长成了你精神的骨肉,
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教化。
03.
读书,为了成为一个不庸俗的人
读书也是为了让自己有更高等的审美。
我特殊喜好古风歌曲,
“天青色等烟雨”的意境,
能把人一下带到那个烟雨江南,很美。
但现在不少被捧上天的古风歌,
细读一下,完备便是乱堆华美辞藻。
“春去白了华发落寞了斟酌
剪下一缕愁丝遮目让人盲
今人断了肠,本日各一方
繁华落幕离人难敢诉衷肠
昨夜又见当年弃我不归郎
今夜太漫长,今两股痒痒”
整首歌的歌词,觉得就像是打开字典,
随便一些词凑一凑,然后放锅里乱炖出来的,
不知道这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了,没一丝意境。
更别说“你的笑像恶犬,撞乱了我心弦”、
“来世你渡我,可愿?”这样的句子,
并无半分美感,却被大家奉为宝贝。
说到底,还是审美不足,太庸俗。
而读书,便是提升审美最好的办法。
当我们阅读一本好书时,
便可以感想熏染到书中的
笔墨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和生命之美,
这些美从我们的心头油然而生,于肚量胸襟间飘荡浮沉,
在血脉中流淌浸润,使我们感到愉悦和欣慰。
这种从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
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春天,走在湿漉漉的街上,
遇见街边老人用针线把茉莉花串起来卖,
一串两块钱的小花是我遇见的小确幸,
由于我想起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夏天,昼寝醒来人蔫蔫的,
耳朵却听见窗外孩童追逐嬉闹的声音,心中莞尔,
由于我想起来“人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秋日,梧桐叶子落了一地,
踩在干透的叶子会发出脆响,
我总要多看几眼林子,
由于我想起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冬天,下过雪的夜里回宿舍,
风里把自己裹得只剩下两只眼睛,还是以为冷,
又想起“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没文化到底有多恐怖?”,
里面有一个回答让人醍醐灌顶:
“我读书的意义便是不想有一天看到山河壮美的时候,
只能说出‘哇塞’‘好美啊’‘太震荡’这种大口感叹的大略词汇,
而是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我想在暴躁的天下里偶尔做一个不那么庸俗的人”。
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庸俗的人,
那么就去阅读吧。
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
真正地做到让光阴无痕,
留给你的不是皱纹,而是魅力。
它让我们明白,天下和生活可以有更美的样子。
04.
很多人说,我也想读书啊,
可每天上班就够累了,回家还要面对家人孩子,
根本没韶光读书啊。
关于读书的韶光,
我想为大家讲一讲这位平凡的外卖小哥的故事。
他叫雷海为,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亚军对决赛上,
一举击败击败北大才子彭敏,
赢得了总冠军。
人们惊叹他击败北大才子的同时,
更多的是好奇:
这个终日奔波在抢单、送餐路上的外卖小哥,
为何能拥有如此多的诗词量?
原来他任何时候都带着一本《唐诗三百首》,
把每一个等快递、送快递的碎片韶光都用来背诗词,
日积月累,才有了诗词大会上的大放光彩。
光阴君的一位好朋友,
去年刚生完娃,今年就火速开工了,
但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她已经读完了12本书。
这个要上班、要带孩子,
还要整顿家务的女人,是如何做到坚持阅读的?
答案与快递小哥相似,
她也是利用碎片化韶光阅读。
日积月累之后的效果是谈吐优雅,
孩子教诲轻松有效,内心安宁。
我想起了胡歌说过的话:
“任何韶光、任何地点,你都可以腾出韶光来阅读。”
候机、等车、酒店、拍戏间隙,
统统可利用的碎片韶光,胡歌都用来读书。
他们读书,并坚持了下来,
于是造诣了不一样的自己。
大概这些不是读书的初衷,
但却是读书带来的一定结果。
人生永久没有太晚的开始,最好的机遇便是现在。
如果洗脸、刷牙、敷面膜都可以成为每天的习气,
读书为何不能?
荀子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生命没有什么往后,
如果有什么须要来日诰日做的事,现在就开始。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虽然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
但是读书可增加生命的宽度、人生的厚度。
从现在开始,负责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