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都邑繁华的景象,是柳永词在题材上的新拓展,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气候的描述者,那么柳永便是宋代承平气候的代言人。
比如,他最著名的词作之一《望海潮·东南形胜》,境界开阔,意象密集,不仅卷轴式地描述出古杭州的无限风光,还反响出大宋盛世的安乐与和谐,艺术造诣极高。
陈寅恪曾谈及说:“中原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人“甘其食,美其服”,过着精细的生活,这种对精细化生活的追求,从柳永《望海潮》中可见一斑。

柳永词对历代都城文学的研究意义极大,汉唐诗赋多着重刻画都城的空间特色,而柳词多着力表现韶光特色与亲自感想熏染。
柳永浪子形象广为人知,作为身处个中的市井词人,他以最自然、最真实的办法,展示出了自己与恋人的相思情愁,更记述了繁华都邑中的千姿百态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他的词也为城市留下最为生动的写照,《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流传至今,随处颂扬,成了自宋代以来,人们对杭州城市印象的定格,这足以展现柳永词作的魅力和影响力。

下面这首词,描述了宋仁宗期间繁荣的都邑景象,是当时城镇风貌、社会风尚的艺术实录,与描写杭州俏丽与繁华的《望海潮》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是姊妹篇。

破阵乐

柳永望海潮姊妹篇写尽大年夜宋繁华盛况是千古佳作却少有人读

柳永

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
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
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
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

时见。
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
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
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
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小注:①鸾觞禊[xì]饮,与群臣举杯共饮;②镐[hào]宴,出自《诗经·小雅》“王在在镐,岂乐饮酒”,指天子大宴群僚的宴会;③舠[dāo],指形如小刀形状的小船。

上片起句“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描述了金明池的幽美景象,春日微风和煦的清晨,池中清晰地倒影出含露的鲜花,笼罩在一片淡淡雾霭中的青草,挨着池中的碧水,连池水仿佛都是暖洋洋的。
这里的“灵沼”实在是指大宋琼林苑中的金明池。
开头三句景致如画,墨客仿佛置身于和煦清新的春日清晨中,充满美感,为全词奠定了通亮清新的基调。

清叶梦得《避暑录话》曾评价“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可见这三句是何等的随处颂扬。

紧接着,写完自然景致之后,连续写池上的人工胜景,“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岸边柳枝摇荡,树上系着彩舟龙船,仙桥似飞虹之状,凌波而起雄跨池上,直通水殿。
再接着,着重写金明池上人们游乐的场面,“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在柳堤旁,上演的戏种类繁多,歌舞伎人罗绮成群,音乐声热闹喧天。
这几句绘声绘色地渲染了金明池上繁华热闹的景象。

上片末了总结道“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词人充分发挥想象,对所看到的景致进一步升华:放眼望去,池水清澈、霞彩满天,仿佛让人以为到了蓬莱仙岛之上。

下片写天子临幸金明池并赐宴群臣、君臣共同不雅观看龙舟竞渡夺标的景象,“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数叶扁舟如在画楫上游荡,龙舟双桨飞举,奋力夺标,就像彩霞般烂漫。

“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写群臣赞赏天子、唱赞太平盛世,“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佩带着明珠的年轻俊秀女子,争着去拾河岸边的翠羽,之后欢笑着逐渐走远,曹植《洛神赋》中有“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的佳句,年轻女子用明珠赠与所爱,或者以翠鸟的羽毛装饰自己,这里化为己用,生动真切。

下片以“瑶池”作结,和上片结尾写蓬莱仙岛遥相呼应:“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傍晚时分,云海弥漫,殿台楼阁逐渐笼罩在暮色之中,仿佛置身于神仙居住的洞府,把汴京金明池上繁华景致的赞颂推到了顶点。
全词尽情描写,充分刻画,首尾照料,描写“周详而妥溜”。

这首词,可以说柳永将他在都城游荡的所见所闻都写入了词中,将北宋都城图景、公民的生活和情调出色地展现了出来,描述了一幅幅众生百态的城市图景,堪称宋代承平气候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