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史上“佛系”的诗都有哪些?本文就分享个中最经典的10首,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好诗。

第1首 唐朝白居易的《对酒》五首其二

蜗牛角上争何事,

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快,

史上最佛系的10首诗满是与世无争和悠然自得读后受益匪浅

不开口笑是痴人。

首诗写得是“无争”,人活在世界上,就彷佛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一样。
光阴飞逝,人生之短暂犹如电光火花,须臾即逝,有何好争的呢?

确实,人生无论贫贱富贵,快乐才是最主要的,遇事想开,笑口常开,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才是值得的。

这2首 唐代鸟窠的《无题》

来时无迹去无踪,

去与来时势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

只此浮生是梦中。

这首诗写得是“人生如梦”。
人哭着来,笑着走,从何而来?归往何处?没有人能够知道。
人这生平是一个永久解不开的谜,无需去解开,不必在意人生的虚幻万事,这大千天下、人生本便是一场梦。

此诗写得虽然有点悲观,但表达的思想紧张还是“放下”,告诫人们不必纠结于烦苦处。

第3首 宋代无门慧开法师的《禅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莫将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首诗写得是“顺其自然”,不要让烦苦处扰乱好心情。
一年四季,每个时令都有每个时令的美,同样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美好,不必把烦苦处放在心上,实在每时每刻都是最美的好时节,人生便是如此。

第4首 清代张英的《家书》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写得是“礼让”。
安徽省桐城市有个“六尺巷”,这首诗有个关于“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康熙年间,宰相张英桐城老家的亲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两家互不相让,官司打得不可开交。
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向张英求救,想借张英之威名压倒邻居。

张英收得手札后只回了这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宅基地妥协了三尺,吴家人听说后深受冲动,也妥协三尺,于是有了“六尺巷”。

第5首 唐朝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处,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有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佛”王维的诗自带禅意,这首诗写得是“悠然自得”,闭眼体会一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意境,高枕而卧,悠然自得,坐看行云变幻,太美妙、太精彩了!

全诗用语自然精练,极有传染力,把闲适、怡然之情写得有条有理,惟妙惟肖,诗、理、趣合营得天衣无缝。

第6首 五代契此和尚的《插秧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一乾二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写得是“亏损是福”。
此诗通过“插田”这一常见劳动景象来寓意人生“退步原来是向前”,贴切、形象、生动。
此诗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失落意的时候读读这句诗吧,写透人生。

第7首 唐朝太上隐者《答人》

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

这首诗写得是“浑然物外”,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彷佛已经十全十美,洒脱物外,无喜无忧。

此诗作者是一位世外隐者,此诗以答问的形式,暴露心迹,透露出隐出生外、不问世事、无关名利的洒脱、怡然之情,令人拍手叫绝。

第8首 黄庭坚7岁作《牧童诗》

牧童远远过前村落,

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这首诗写得是“笑看名利”。
写这首诗时黄庭坚只有七岁,真是一位神童。
你能想到“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如此老成、如此光滑油滑的两句诗,竟是出自一个7岁儿童之手吗?

第9首 唐朝李白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诗写得是“乐山乐水”,满满全是超然世外,托身山水之情,读此诗我们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全诗措辞自然朴素,活泼轻灵,浑然天成,闲适、洒脱、豁达,诗意颇盛,意境深远。

第10首 唐朝罗隐的《自遣》

得即高歌失落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目前有酒目前醉,

嫡愁来嫡愁。

这首诗写得是“及时行乐”,透着些许的无奈,又有一些洒脱,这种状态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遭遇过,算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此诗是作者经历过世事沧桑之后的领悟和感慨,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多少人曾经举杯,发出“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的感慨?

10首最经典的“佛系”之诗分享完了,朋友们最欣赏个中的哪首?除了文中这些,还有哪些佳构“佛系”诗?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