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能为了得到功名富贵而做苟且之事,也不能完备安于贫贱而无所进取。富贵只要得之于正途,也不必刻意谢绝;贫贱的情状有机会得以改变,也不必假装清高而不去争取。
2、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意志所向,纵然是金石也不能阻断。此句以比喻修辞法,形象生动地表明为了真理、空想而毫不服从的人格追求。
3、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出自宋·苏轼《赐太师文彦博乞致仕不允断来章批答》。\宜,该当。此言要成大奇迹,就要有武断不移的志向。意在鼓励众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抱定志向不可改变,那就距成功不远了。
出自宋·苏轼《思治论》。
任何事情总是有利有弊,再高明的治国之策,也不会只有利而无弊。承认利弊,同时权衡利弊的大小,然后避弊而牟利,争取多向好的方向发展,自然成功。若因有一弊而弃其万利,见树不见林,因噎废食,必无治国之策可用,结果只能是无所事事,一事无成。
5、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出自宋·苏轼《张世矩再任镇戎军》。
做官既要有严厉的一壁镇住属下,又要有诚信的一壁让民气服;既要对属下关心谅解,又要依法公道办事,不徇私情。
6、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出自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治国当刚柔相济,儒、道之术并用。对内应该宽轻简便,寂静无为,不要穷折腾;对外要审时度势,于外敌当用猛则用猛,不可畏首畏尾。
7、回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出自宋·苏轼《告文宣王文》。
回,挽回。既,已。支,支撑。挽回即将倾顶而下的狂浪,支撑起即将倒塌的大厦,此言伟人于危难之际的大作为。
8、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不知其然而然者,是拱手而待乱也。出自宋·苏轼《策略第一》。
国家发生了变乱,还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原由引起的,天下的祸患没有比这更大的了。不知国家变乱的缘故原由,这是坐等变乱来临的行为。苏轼这话是强疗养国该当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
9、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实在故意外之忧。出自宋·苏轼《晁错论》。
天下的祸患,最危险的情形是表面上太平无事,实际上却隐蔽了巨大的忧患。这话的意思是告诫宋朝统治者,治国应该要有忧患意识,不要为表面的太平所迷惑,要有防患于未然的方法。
10、天下治乱,出于下情之通塞。出自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
天下是否能够太平,关键在于民情民意是否通达到执政者。这是苏轼的政治见地,本日看来仍是对的。只有下情上达,居上位者能够理解民间的疾苦,采纳适当的方法,才能安定国家,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