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象冷了,随着冬天雨雪而来,餐桌上最常见的便是大白菜,清炒,煮肉,腌制都好吃,且价格不贵。在北方,良久以来,过冬贮存大白菜都是一种风尚,猪肉白菜炖粉条,热腾腾的暖锅,带来冬日的温暖和温馨,在南方,清炒大白菜,滑溜脆美,成为冬天解油腻的蔬菜。
那么大白菜是什么时候有的,或者说,古人吃大白菜吗?
的确在古书古诗文中,很少见到白菜。但是大白菜并非舶来品,在古代有个非常雅的名字,叫作“菘”,意思是像松树一样可以长在冬天里的蔬菜。要知道草本紧张成长在春秋两季,能够成长在冬天冰雪里的蔬菜不多。
这种野生蔬菜是十字花科植物的一个变种,成长在野外,被采集秋冬野菜的古人所认识,并人工栽种,最初该当是不接球的,但是叶子肥大,适宜秋冬少蔬菜时食用。但是在人工栽种选育当中,叶子紧密,口感好的植株被不断培养,末了形成了厚实结球的大白菜品种。
但是这个过程有多长,现在还不知道。
从紫甘蓝的研究,可以知道野生紫甘蓝品种到有结球的紫甘蓝,人类至少驯化了4000多年。那么大白菜在唐宋期间就已经形成了却球状的白菜植株,那么可以推测,大白菜在中国的存在,不晚于6000年。也便是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栽种大白菜了,虽然当时的大白菜,可能是叶片阔大散射状长在地上。
最早涌现菘字记录的是南北朝《齐书·周颙传》,周颙河南人,南北朝期间宋明帝好鬼神,奢侈残暴,但是他很喜好周颙,有次问周颙,什么菜的味道最好,他回答说,是春天的韭菜,秋日的菘菜,便是大白菜,这简朴的回答实际是劝谏宋明帝,最美的滋味是在最平凡的生活里,而不是奢侈里的口腹之欲。
但是他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从一向以蔬菜植物为主食的中国人,早春的韭菜,辛喷鼻香鲜嫩,秋冬的白菜清甜滋润津润,又对合时令和时令,比整天吃牛羊肉更康健更养生。
那么至少是在南北朝宋朝期间,北方的河南就该当盛产大白菜,且已经普遍化了。只是天子高高在上,困在自己的小富贵圈子里,就算这天常饮食中有,他也未必静下心来,品尝大白菜的美味。
“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
紫茄纷烂熳,绿芋郁参差。
初菘向堪把,时韭日离离。
高梨有繁实,何减万年枝。
荒渠集野雁,安用昆明池 ”南梁 · 沈约《行园诗》
南北朝梁朝时期,轻微富贵一点的文士,多有自己的田园,栽种蔬菜和药材。
这可能和当时的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有关,也和当时人们看重养生龟龄有关。
那么沈约的园林里,不但有奇花异木,更多的却是农作物和蔬菜。
这是仲秋,西瓜刚刚在地皮上卧瓜,秋日的蔬菜,比如茄子,茭白正在茂盛发展。
此时就开始种大白菜的秧苗了,大白菜的秧苗有巴掌长,现在种下,一两个月后的冬天,就有肥美的冬菜吃。
而此时的树上挂满了梨子的果实,这是古人秋冬最甜美润肺的水果,此时还在成长成熟期。
他说,有这样一片丰饶的田园就足够了,不用像汉武帝非要拥有种满奇花异树的昆明池。
在那个时候,人生小安可比富贵。由于有栽种技能的人,可以自给自足。
“晚菘细切肥牛肚,新笋初尝嫩马蹄。”(见《锦绣万花谷》)
古代的大白菜,叫秋菘和晚菘,是由于大白菜的最佳成长期是秋冬两季,比其他蔬菜都晚。
唐朝的优质大白菜,叫牛肚菘,有两种可能,一种便是,这种大白菜蓬松叶子大,一种便是这种大白菜紧实且巨大,就像牛的肚子,白而大。
将大白菜细细切碎,放在汤锅里煮食,居然吃出了荤菜的鲜美。
可见唐朝大白菜也没有实施量产,多数这种蔬菜,是田舍主人的自留,以是进入城市之后,又在冬季少蔬菜的期间,价格不菲。
李商隐说山间的笋子进入长安,一片冬笋值千金,那么传播并不广泛的大白菜,也差不多是这种报酬。
有人说,大白菜难道很难栽种吗?也难,也不难,不难的是植物有土就可以发展,难的是,养成一棵肥美的大白菜,要经由运输而到城市的餐桌,不糜烂变质,还要担保其分外的鲜嫩,的确是个难题。
“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北宋 · 苏轼《雨后行菜圃》
苏轼59岁贬谪到惠州,还好,他有前期在黄州的农耕生活,以是官场浮沉,对他而言都不再挂在心上,每到一处,就开垦田园,是寄托,也是乐趣。
宋朝农业发达,大白菜各地都有栽种,且有变种。
苏轼在惠州栽种的便是白色为主的大白菜,结球。
隆冬十仲春,这里地气清暖,适宜大白菜成长,长出的大白菜像羊羔和河豚一样,肥美鲜嫩。
有些出土的结球,像动物的手一样,萌萌招人喜好。
苏轼自己便是一枚吃货,恐怕别人弄的菜肴,火候不当,摧残浪费蹂躏食材,他以为还是自己亲自来,红泥小火炉,亲自炖白菜,吃出冬天的好滋味。
不过三年之后,他又写了一种冬天的黄色的大白菜,想必是大白菜的变种,叶子更嫩更黄。
李时珍时期已经是明朝,他谈到北方北京地区的大白菜是在冬天里的马圈地窖暖棚里长出的,不让见阳光,以是白菜洁白莹润,叶子娇嫩浅黄,就像韭菜埋在沙土里得到韭黄,这种白菜被称为黄芽菜,是明朝北方地区冬天的特产美味。
这时候的黄大白菜和宋朝苏轼时期的黄白菜,该当是不同的。
“清言韵舌本,残雪著头颅。
请说楚州菜,白菘如臂粗。”北宋 · 吴则礼《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其五 》
那么大白菜在宋朝各地都有,由于土壤景象不一,产生的风味肯定也不一样。
比如江苏楚州也有大白菜,这里的大白菜长的像胳膊一样粗。
那么北方和南方景象地理条件不一样,长出的白菜也该当是口感不同的。
我当然没有吃过楚州的大白菜,但是依照一向的履历,该当这里的大白菜,叶子更肥厚甜润,有着江南分外的清润口感。和北方的大白菜比,可能不耐煮,但是更优柔,
“已是居无竹,那堪食一箪。
烦君饷园茹,使我助盘餐。
秀色东风早,甘肥晓露漙。
美材今又阙,小摘更相宽。 ”宋 · 胡寅《谢赵戎惠白菘甚腴且再求之》
这是关于大白菜的趣诗。
胡寅收到朋侪的一颗大白菜,吃了之后还想吃,于是写诗再去求一颗。
他说,我本来就穷啊,本来住的地方连竹子都没有,吃的也很简陋。
偏偏你要送我一颗大白菜,说是怕我饿着。
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在诱惑我啊,那大白菜丰腴的样子,那是秀色东风的美啊,那甘甜,一吃就知道是时令的美露寒霜滋润津润。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只知道我没有吃的了,你就去摘棵给我,安慰安慰我。
潜台词是,不要让我去偷哦。
遇见这样的朋友,主人当然不吝啬,栽种出的美味,当然是越多的夸奖越知足。
“周郎爱晚菘,对客蒙称赏。
今晨喜荐新,小嚼冰霜响。”宋 · 刘子翚《园蔬十咏 其六 菘》
大白菜该怎么吃呢?
这是一种即兴吃法,新鲜的大白菜,白净可人,恰好口渴心燥,就一瓣瓣菜梆掰开,生吃那种生甜脆美。
内火重的秋冬,无疑冰雪在齿,别有风味。
“留滞京华啖菜根,疗养火力似蒸豚。
芳鲜花乳堆磁碗,滑熟油酥沁瓦盆。
食罢总令肠胃寔,味回无复笋蔬存。
山中旧业曾为圃,属餍清风是国恩。” 明末 · 黄淳耀《吃黄芽菜作》
明清两代,北京城的冬天,到处有大白菜,此时叫黄芽菜,是大白菜经由温棚遮光而形成的。
李时珍说这种大白菜“脆美无滓”。
说是留置京城啃着菜根,但是这菜根却是仙品。
由于叶子黄嫩,用猪油炒煮,酥沁瓦盆。吃了这样的大白菜,肠胃饱满舒适,什么笋子啊,都不能和它比。
我曾经在山中就栽种这种白菜,感谢我的国,让我过上日日吃黄白菜的好日子。
当然现在大白菜由于量产和交通发达,成为普通人餐桌上的秋冬常见蔬菜。
但是一颗颗莹润饱满的大白菜放置在面前时,仍旧给人以饱满沉甸甸的欢畅。
我喜好它的古代芳名,菘。白菘,晚菘。好个菘姑娘。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