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人墨客眼中,牧童和牛儿也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
草地、池塘、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完美地组成了一幅清新清闲的画面。

牧童纯朴率真、高枕而卧的恬然与现实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阴郁形成了光鲜的比拟。
他们成了墨客们追忆快乐童年、归隐田园、憧憬美好生活的寄托。

本日禀享十首关于牧童的古诗词,看一看诗词中的那些没有烦恼、无拘无束、自由活泼的牧童,哪一位化作了清风,吹散了你心灵上的雾霭,哪一位化作了春雨,洗涤了你心灵的蒙尘,又是哪一位,化作了暖阳,让你心生温暖。

视频加载中...

这些生活在古诗词中清闲清闲的小牧童无邪可爱让人心生暖阳

01

村落晚

雷震 〔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南宋墨客雷震晚年描述的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他以诗代画,生动地展现了夕阳西下,牧童晚归时的悠天真的童年情趣。

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演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墨客便是借这山色烂漫、色彩渲染的村落落晚景以及牧童横卧牛背,信口吹笛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对这种清闲、自由的村落庄生活的赞颂和神往,对牧童调皮天真的生活情趣的欣赏。

02

所见

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如果说雷震的《村落晚》是一幅俏丽的图画,那袁枚的这首诗便是一出欢畅的情景剧。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一个盛夏,他在旅途的路上瞥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愣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墨客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在这首诗里,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小牧童唱着欢畅的歌曲,以及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可爱神色被袁枚刻画得活灵巧现。
看到这样可爱的牧童,谁不会心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03

牧童

吕岩 〔唐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薄暮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也叫做吕洞宾。
是唐末、五代著名羽士。
他也是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吕洞宾本是儒生,因科场不利,转而开始学道,曾辗转多处寻仙问道。

这一日,他游历到一个小村落落,日薄西山,夕阳将余晖洒在一片青草地上,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周遭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薄暮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明月,这里不便是自己苦苦寻求的瑶池吗。

去似朝云无觅处,人间瑶池原在此。
心存敬,万事不畏惧;心清净,尘世无鼓噪。
柔之以强,谦之以尊,天地万事,从容而化之。

04

牧童诗

黄庭坚 〔宋代〕

骑牛远远过前村落,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生来聪颖非常,远超同龄之人,作诗为词,无所不能,也赢得神童美誉。

七岁那年,父亲黄庶约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个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 !

这种不命题作文实在挺难,黄庭坚歪着脑袋想了想,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小牧童的吹笛声。

牧童的高枕而卧和面前这帮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形成了光鲜的比拟。

于是他脱口为诗。
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一个小牧童这样清闲清闲。

05

牧童词

李涉 〔唐代〕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落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唐末兵乱,李涉与弟弟李渤一同隐居在庐山喷鼻香炉峰下。

生活在屯子,真的是惬意的很。
偶尔传来的几声狗叫,几声鸡鸣,都是悦耳动听的旋律。

而小牧童的歌声,更是天籁之音。

小牧童们总是在野外度过他的光阴。
清晨,他们的歌声在江湾水草丛生处响起。
傍晚,他们又唱着歌伴着晚风回到家里。

在牧童的芦笛声中,莎草也一天天地绿起来。

对付牧童来说,他们是最靠近大自然的人吧!
以是大自然也是他最相熟相知的朋友。

06

牧童

刘驾 〔唐代〕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刘驾常在民间行走,他的诗作中常能看到民间生活的剪影。

一个天色阴沉的春末,他走在山林里,远远处走来了一个骑牛的小牧童。

牧童见到他,赶紧弯腰下拜,怀中的山果掉了出来。

他很好奇,为何白天把牛赶了回来?

牧童见告他,前溪正刮着大风,下着大雨。

很常见的一个生活片段,很大略的几句对话,细细研究之下,又以为深有哲理。

很多时候,我们也犹如刘驾一样,行走在困境之中。
如果有人指示,实在前方道路艰险,走不通了,也要和刘驾一样,学会转变,在转弯之处探求新的出路。

07

牧童

卢肇 〔唐代〕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这是古诗词中最惬意的牧童。

一个宁静的夜晚,微风轻轻地吹着,草地泛起了波浪,犹如一片碧绿的海洋。

一个小牧童横卧在牛背上听着秋虫阵阵悦耳的欢唱入眠。

醒来后,他还在路上还时时时地演奏一曲,根本就不担心没有知音来欣赏。

白天有牛与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和明月相伴,犹如世外桃源的享受,这还要什么心腹?

08

牧童词

张籍 〔唐代〕

远牧牛,绕村落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差错,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是藩镇盘据,民不聊生。

藩镇之间内战频繁,人畜都要担负空前沉重的徭役包袱;送粮运草,长途跋涉,牛瘦人饥,再加上官家逼催紧迫,许多瘦牛都会磨得体无完肤。
以是常会看到有乌鸦栖息在牛背上,啄着牛背上的烂肉。

张籍看到这一幕,为反响这一阴郁的现实状况,奥妙地借助稚气未尽的牧童威胁牛儿的语气说出,作下了此诗。

牛啊牛,你面前有的是绿油油的草,以是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争斗,你可知道你头上的角管家是要征收的哦!
万一斗坏了,了局可能只能做盘中餐了。

09

渭川田家

王维 〔唐代〕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散逸,痛惜吟衰落。

开元年间,王维因恩师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深感政治上失落去了倚靠,而选择隐居蓝田,终日寄情于山水,与日月为伴,以字画自娱。

春季的薄暮,雨后初晴,空气被雨水冲洗得格外清新,王维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的大氧吧中。

他看到斜阳照射在村落落的每一个边角处,牛羊沿着深巷纷纭回归。

远处,有老叟想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期待在自家的柴扉前,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在田间小道上有时相遇,亲切絮语,乐而忘归。

这里真的是人皆有所归,唯独他自己尚旁徨中路,不能不既倾慕又惆怅。

他感慨万千:“即此羡散逸,痛惜吟衰落。
”和自己担惊受怕的官场生活比较,农夫们安然得多,清闲得多,散逸得多。

不自然的,他哼起了《衰落》:“衰落,衰落,胡不归?”

人皆有所归,自己独无所归;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自己却归隐太迟。

大概对付王维来说,他一开始就注定了归隐的结局。
选择归隐,是二心坎深处的情怀,而不是无奈的泪痕。

10

田家元日

孟浩然 〔唐代〕

昨夜斗回北,目前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景象,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从前隐于鹿门,结交了大批淳厚善良的农夫野老,同时又直接参与了田事劳作。
他对屯子有深厚的感情,忧喜以共,苦乐同心。

公元727年,他已四十岁了,本应出仕,大有作为,但仍未曾得到一官半职。

虽然如此,他对农事还是非常重视,非常关心。

这一年的元旦刚过,他又与农父们并肩劳动,匆匆膝安歇。

他听着田舍人推测今年的自然景象,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心里美滋滋的。

士各有志,人各有愿,年年月圆花好,岁岁人寿年丰便是最好的告慰了。

以上是分享的十首牧童诗词,“笛中一曲升平乐,再得生来未解愁。
”实在,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牧童险些是安逸,闲适、自由的意象化了。

牧童骑着黄牛,吹着欢畅的笛子,在夕阳东风里,引领着隐居归退的文人们探求精神家园。

当文人们把他们的审美目光投向那些不谙世事的牧童时,人性、纯洁、宁静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他们来说,面前的牧童已不再是纯挚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为他们空想生活的化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