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又称作莲花、芙蓉、芙蕖、菡萏,荷花俏丽又有气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歌其以咏志,是中国经典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7月14日,来自开封市兰考县回民小学的安柳依、南阳市第十五小学的魏修仪、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朱格霖和袁小宝4位小朋友线上参与了“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首届中华经典诵读网络征集活动,他们通过“我是经典传诵人”程序,上传了与荷花有关的经典朗读作品,表达对荷花的喜好,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来自开封市兰考县回民小学的安柳依一字不差地背诵着她最喜好的古诗《小池》,她的身后是一幅自己画的荷花;来自漯河市临颍县南街学校的朱格霖专门去了有荷花盛开的公园拍摄作品,声情并茂地朗诵着《爱莲说》。

你知道还有哪些与荷花有关的经典吗?

《采莲曲》

我是经典传诵人丨和萌娃一路不雅赏经典诗词里的夏日莲歌

唐·李白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喷鼻香袂空中举。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六月江南,正是采莲旺季。
炎酷暑季,采莲少女泛舟莲间、与荷花共语,莲叶像少女的罗裙,荷花如面庞。
正所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正是盛夏时节最活泼的风景。
以《采莲曲》为题的诗很多,大名鼎鼎的李白、王昌龄、白居易、贺知章都曾描述过这样生动活泼又诗情画意的自然之美。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季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写荷花的俏丽,最随处颂扬确当属《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
出生于水乡的南宋墨客杨万里喜好荷花,在他清新自然的笔下,泉水、树荫、蜻蜓皆悉心爱护着含苞待放的荷花,西湖六月的风光也因满池娇嫩欲滴的荷花而分歧凡响,他亦温顺细腻、亦豪迈开阔地写尽了对荷花的保重之情。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喷鼻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不雅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荷花一贯是高洁、圣洁的代表,是“花之君子”。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独爱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对荷花的爱慕正是自己在碌碌尘世中保持明净、坚守正派的君子之志。
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被赦免后滞留江夏时,在他的自传体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中作出“净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句,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明净主见,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苏轼《江神子·江景》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曲》

……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湛,古人描写荷花的诗词歌赋更是不胜列举。
众人爱它娇艳,爱它圣洁。
盛夏时节,与欧阳修载酒赏荷,同白居易泛舟于荷花深处,在经典诗词中感想熏染传统文化之美,在夏日“莲”歌里收成惬意和清凉。

据理解,本次“童心向党·我是经典传诵人”——首届中华经典诵读网络征集活动,以幼儿园、中小学生为紧张参赛工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勾引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旨在掀起网络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新热潮。
线上活动鼓励参与者录制短视频作品,通过“我是经典传诵人”小程序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