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情境默写

“开放式情境”填写的语句并不是固定某两句,而是符合情境条件下的多少句,只要能写出个中两句即可。
这类情境式默写的特点是:情境具有话题性,选句开放,答案不唯一。
仔细剖析题干的情境,我们可以创造“诗词意象”“文化词语”和“作品主题”是三种常用的话题由头。

1.诗词意象

诗词中的意象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
以“意象”为牵引,串联干系名句是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题的新考法。
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辽宁考区,稽核“落木”一词,该词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涌现,除教材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外,我们还可以找到“古城疏落木,荒戍密寒云”(杜甫《南极》),“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杜甫《客亭》),“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杜甫《秦州杂诗》),“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白居易《浔阳三题·湓浦竹》),等等。

2024一轮复习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开放式情境默写汇编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意象的名句。

(1)杜鹃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③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

④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⑤杜鹃无语正薄暮,荷锄归去掩重门。
——曹雪芹《葬花吟》

(2)扁舟

①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②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③人生涯着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
——柳永《迷神引》

⑤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秦不雅观《风骚子》

(3)菊花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秋望》

③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遥怜故宅菊,应傍沙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宅》

⑤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李白《九日龙山饮》

(4)铁衣

①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②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铁衣远戍费力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唐·高适《燕歌行》)

(5)山

①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②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巴山夜雨》)

④相看两不厌,只(唯)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6)水

①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 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侯馆梅残》)

(7)鸥鹭

①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②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③海上轻鸥何处寻?烟波万里信浮沉(陆游《鸥》)

2.文化词语

这类词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成分,有着长期的文化积淀,在古诗词中大量涌现,成了一个地域、一种情绪、一种文化的标志。
以文化词语设题,使名篇名句默写更具人文色彩。
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福建等考区)的“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在古诗词中涌现,“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是)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等,都可以是此题的答案。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文化词语的名句。

(1)清明(节日类)

①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杜牧《清明》

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掉队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③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④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⑤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欧阳修《采桑子》

(2)折柳(风尚类)

①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其一)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宅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送别诗》

④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东风。
——白居易《青门柳》

(3)洛阳(地理类)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

③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崔颢《辽西作》

④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崔颢《渭城少年行》

⑤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宋之问《始安秋日》

(4)峨眉(地理类)

①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

②蜀国多仙山 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黄河(地理类)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作品主题

主题是诗文的灵魂,捉住主题,也就领会了诗文的核心,因此学生可以以“主题”归类,归纳一类名句的背诵。
比如: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个中以身许国是许多仁人志士的选择,自从霍去病喊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后,唐宋诗词中就有大量这样的名句,它勉励我们要不怕捐躯,为国奋斗。
其答案可以是“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也可以是“相看白刃血纷纭,去世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燕歌行》),“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其二)〕,“出门不顾后,报国去世何难”(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壮心未与年俱老,去世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等等。
这类名句填写,不再是机器的去世记硬背所能完成的,更表示出学甚至用的目的,也更符合素养高考的哀求。

动动口背背下面有关主题的名句。

(1)空想志向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晚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②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2)爱国情怀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②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渡易水歌》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⑤苟利国家死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⑦人生自古谁无去世?留取赤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单独洋》

⑧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病起书怀》

(3)视死如归、舍生取义

①人生自古谁无去世 留取赤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单独洋》)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去世。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③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

4.艺术手腕

(1)时空对举

(时空对举是指墨客从韶光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得到审美体验。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④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2)对写

(从对方着笔,婉曲蕴藉地表达情绪,可谓“此处思念,彼处着墨”)

①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④乡泪客中尽,归帆天涯看。
(孟浩然《早寒有怀》)

⑤想得家中夜深坐,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3)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

①空山新雨后 景象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⑤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李白《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