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贵州省委宣扬部辅导、贵州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主理,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央协办的“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在孔学堂举行。

在不雅观察者看来,如果说“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线路是学新知,“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则是践于行,两者“知行合一创新阅读”,以文匆匆旅、以旅彰文,恰好是“五个贵州”里的坚持做深“人文贵州”秘闻,持续丰富文旅内涵。

王阳明诗文里的贵州之变

自9月5日中共贵州省委宣扬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贵州省版权局正式发布了“阳明·问道十二境”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线路后,外界都在关注贵州阳明文化新IP将有什么新动作。
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走进“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带大家循迹王阳明1508年春至1509年秋,受贬谪戍贵州、龙场悟道的心学路程,开启了一场知行合一的贵州文化之旅,一次人文精神的探索之旅,一次阳明心学的寻根之旅。

探寻诗文里的贵州问道向黔解锁阳明文化新IP

郦波专研阳明心学数十年,2017年在《百家讲坛》开讲《五百年来王阳明》,播出后引来不雅观众热烈反响,同名书本出版也大受欢迎。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活动中,郦波以王阳明在贵州所做的诗文为线索,讲述王阳明悟道传道的心途经程,以及一年多以来,王阳明入黔、出黔的问道之路,让诗文里的贵州,成为“阳明文化新IP”的亮点。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泛海》是郦波最喜好的一首诗。
为理解读这首诗,郦波从它的创作背景提及,讲述了王阳明被贬入黔的经由,这也是王阳明心学根本“心外无物”的由来。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 ——《兴隆卫书壁》。

平溪卫(今玉屏侗族自治县,从东进入贵州第一站)是王阳明入黔的第一站。
据郦波先容,王阳明生平留下的600多首诗,有六分之一作于贵州,他有三篇文章入选代表古代散文最高水平的《古文不雅观止》,个中两篇作于贵州。
一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令人读后莫不黯然垂泪。
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之以是在贵州留下不少诗文,是王阳明每到一处便会留诗记录。
由平溪卫入黔后,沿着坎坷不平的黔道,王阳明一起行至兴隆卫(今黄平县),留下描述贵州山的诗作《兴隆卫书壁》。
个中,“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已成为贵州山水风情文化符号的千古名句,至今传唱不衰。

郦波解读到,“夜郎人自日边来”是一个倒装句,意思是人要翻过峰顶才能进入贵州,路实在太远。
王阳明还在七盘岭作《七盘》一诗,前四句“鸟道萦纡下七盘,古藤苍木峡声寒。
境多奇绝非吾土,时可淹留是谪官”提到,这个地方只有鸟道,正常的路都是从山谷走,而这里是从山顶。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王阳明为讲学的地方取名为龙冈书院,“冈”便是山上的峰脊。
而后王阳明还感叹“境多奇绝非吾土”(我实在没见过这么绝的路啊。

比拟王阳明当年的漫漫入黔路,如今贵州便捷的交通堪称奇迹。
郦波也谈到自己20年前第一次到贵州时,也是感叹来一趟不随意马虎,坐火车时要经由不少岩穴和高架桥。
如今,贵州是西南地区最早县县通的省份。
高速公路总里程乃至打破7000公里,综合密度居全国第一。

贵州地皮上的中华文化传承

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
——《教条示龙场诸生》。

郦波说,玩易窝,初识不解王阳明对这三字的含义,探访他在龙场的轨迹后,方知此为治学中放浪形骸的境界。

到达修文龙场,王阳明一贯在岩穴中生活。
他给自己制作了一个石头棺材,每晚睡在石头棺里,面对死活。
夏夜,他从梦中惊醒,一声长啸,从石棺中走出,手舞足蹈起来。
这一刻,被称为龙场悟道,是阳明心学开始浮出水面的瞬间。
郦波称,这是五百年来,照亮历史长河的瞬间。

居无定所时,王阳明根据《易经》授予了岩穴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曰:“玩易窝”,不久又搬到另一宽敞通亮的岩穴,并将其命名为“阳明小洞天”,并将一处常用的窝棚命名为“何陋轩”。
郦波说,可见阳明师长西席,虽身处困境,却不忘探求情趣,以增加生活乐趣。
如今,这些地点都在修文的阳明文化园。

“玩易窝,给父母的启迪,发展本身的苦难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风雨之后心固然会痛,但如果失落去阳光和风雨,怎么能长成参天算夜树呢?”在郦波看来,王阳明的个人经历和发展经历对当代教诲也有着不可忽略的主要意义。

“黔中之有书院始于龙冈,龙冈之有书院始于阳明。
”在龙场驿,王阳明建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书院——龙冈书院,为当地百姓传授儒家经典和诗文。
“王阳明曾作《教条示龙场诸生》,提出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治学哀求,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诲思想。
”在郦波看了,500多年过去,这一治学哀求仍适用于当下社会。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郦波认为,对教诲来说,心学便是心中要有一个广泛的蓝图,然后再去烧砖,于是所有困难困苦都可以战胜。
学习不是为了节制某个学科,而是为了节制人生的根本。

“别时不胜凄惘,梦寐中尚在西麓,醒来却在数百里外也。
”——《镇远旅邸书函》。

作为王阳明离黔的末了一站,他在镇远为龙场故人故友学生写下了书信《镇远旅邸书礼》。
“《镇远旅邸书礼》及其他阳明诗文的梳理和补充,进一步确定了‘黔中王门’是王门正宗学派之一。
”郦波说。

“云游之行”推广贵州创新阅读

《贵州通志》载:贵州之有书院,始于龙冈。
龙冈之有书院,始于阳明。
主理方先容,之以是选在西席节举办“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是由于王阳明对贵州教诲发展的巨大影响,被尊为黔学之祖,以此致敬老师。

“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重点选择3个点进行沉浸式、行进式体验直播,打造一段一边阅读、一边行走的阳明文化“云游之行”。

在业内人士看来,阅读活动旨在促进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阅读推广形式,重点结合贵州省近年来整理出版的《王阳明贵州诗诠译》《阳明师长西席相册》等图书及《瘗旅文》《象祠记》等王阳明经典诗文,带领大家以经典阅读串联起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阳明·问道十二境”经典游学线路:龙场悟道、兴隆书壁、平越思隐、古道心旅、陆广晓发、水西论象、龙冈开讲、贵阳传道、南庵答和、南祠咏怀、东山遗韵、镇远留书。

“阳明·问道十二境”不仅串联起一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事宜,这十二个地方更是留下了王阳明的主要诗文。

“洞窥阳明文化之精粹、彰显古今巨变时期发展、丰富贵州文化资源。
”这是由阳明文化研究专家、文旅方案专业人士等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根据王阳明在贵州的活动轨迹和紧张经历,结合贵州省近年来整理出版的《王阳明贵州诗诠译》《阳明师长西席相册》等图书及《瘗旅文》《象祠记》等王阳明经典诗文,整理提炼出来的一条经典游学线路。

对付这份贵州推出的阳明文化新IP,郦波教授表示,“阳明·问道十二境”不仅串联起一代大儒王阳明在贵州的行迹事宜,也因其留下的主要诗文,让“十二境”成为了贵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路线。

当郦波被问到“问道十二境”最想去的是哪里?他绝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全部,师长西席之风,山高水长,师长西席走过的路都想走一走。
”可是,一定要选一个的话,他会选择“玩易窝”,在阳明小洞天里感想熏染龙场悟道的那一瞬间及永恒的残酷和残酷。

据悉,“问道向黔——探寻阳明悟道之路”阅读推广暨文化传播活动已是第二年举办。
“阳明·问道十二境”作为贵州新推出的一个文化符号,意在逐步打造成经典网红游学线路,并做好版权、牌号等知识产权登记,为未来进行IP开拓打好根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用度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