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记得金銮同唱第,东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音频欧阳修的这首词诉说老友分别十年的的岁月沧桑感慨万分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双调小令,词格较多,有五十二字、六十字等数种。
别号“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调名本意即咏临江凭吊水仙女神。
这个水仙,或为娥皇、女英二妃,或为洛河女神,今已无从考证。

此词当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
当时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履新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寄寓了词人丰富的情绪。
全词想象奇特,虚实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措辞洒脱灵动,富有浓重的欧阳修式浪漫色彩。

上片紧张抚今追昔,比拟昔日与现状。
由于是同年好友,二人数十年的交情也算得上是经历过岁月的打磨和风雨的洗礼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酒酣耳热之际,这位“为政风骚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的风骚太守与故人一同回顾起了往昔二人金榜题名、挥斥方遒的峥嵘岁月。

那时的醉翁,还只是个“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才俊。
欧阳修虽然参加了三次科举才得中功名,可中举时也只不过才24岁。
那一年的春天,“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风华正茂的他在恩师胥偃的举荐下进入到了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随后,他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天圣八年(1030年),宋仁宗在崇政殿亲自主持殿试。
放榜后,欧阳修被仁宗天子唱十四名,位列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当年自己与朋友入宫参加殿试,同榜及第,在金銮殿上一同被皇上唱报名次,然后相约跨马游街,到琼林苑赴宴赏花。
那一刻,在繁华的汴京中,他们便是最刺目耀眼的明星。

风华正茂,恰逢凋零。
年少趣事,却已溶解。
谁都不愿面对,可又不得不承认,那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如今的他们,阔别京城、身遭贬谪、官职低微,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却无所造诣,徒然辜负了当年官家的隆恩和无限期许。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源于唐代。
唐朝的进士科考试设在首都长安。
春暖花开的时候,天子会在曲江皇家园林举行盛大的宴会,赏赐那些新科进士。
在天子举行的曲江宴会上,进士们把装了酒的杯子放在曲江水面上,羽觞随水而流,流到谁的面前停下来,谁就拿起杯子饮酒作诗。
同时,还要请两位最年轻漂亮的进士去花园里采摘名贵的花草,分给各位进士佩戴。

这个时候当时和自己一起风光无限的天之骄子,都已经中年,官场沉浮之后,各自都有一肚子酸楚苦水。
过去是犹豫满志的进士,跨马游街,心中满是自己描述的大好出路,骄傲自傲,像极了现在名牌大学的毕业生。
可如今呢?步入仕途后,就要面对各种繁琐之事,现实中的人情光滑油滑,官场规矩与自己当初想的完备不一样。
能怎么办呢?只能接管现实,这不,现在的欧阳修和他同届的朋友,十五年后再聚首,肯定有一肚子的话说啊。
有过去一起风光无限的回顾,但更多的是这十五年来官场上的吐槽。
此情此景,脾气中人欧阳公,便吟词一首,送给了即将履新的同窗好友。

现在你我,或许已经毕业数年,回忆当初在大学里的光阴,激情万丈,指示江山,天之骄子的光环每时每刻都在麻醉着自己。
毕业仪式上,老师的演讲也是极尽宏不雅观激情,大好祖国,正等着我们去培植、去奉献。
可毕业后,现实与空想之间巨大的落差,把我们摔成了一条条咸鱼。

这个时候偶遇老同学,那可是了不得。
由于只有这些老同学和自己一样,曾经满怀壮志,能体会这种巨大落差和现实的打击。
还不赶紧找个餐厅,买几箱啤酒,和老同学喝个高兴。
在这里,不须要劝酒,你一句当初的激情岁月,他一句现实的操蛋生活,都是最好的劝酒词,你一杯,我一杯,都不愿刹车!

等到都喝醉了之后,彼此读一读这首词,相信你们会再吹一瓶。

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暗含词民气中之意。

开头两句写词人对老友的留恋与关心:听说你要去履新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如此自己今后就再也见不到你了,纵然登上高楼也够不着神仙之地,看不到君之处所。
多年好友,久别相逢,自然喜悦万分,然而转眼间便要天各一方,转念想来心中又是惆怅万分。

笔者窃以为,第二句故意在言外。
庆历三年(1043年),欧阳修出任谏官,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改造派力推“庆历新政”,成为改造派干将。
新党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见。
但在守旧派的阻挡下,新政各项方法均遭失落败。
范、韩、富相继被贬出朝堂,欧阳修上书分辩,也被贬知滁州。

一年半的新政犹如昙花一现,须臾即逝。
他出色的政治才干,满腔的热血和改革的决心,终是免不了与古往今来郁郁埋首的人落得同样结局。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柳贬谪黜放的酸楚愁苦,如今欧阳修也尝了个透彻。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君”字的首条释义便是“君主”。
“楼高不见君家。
”或许,此处的“楼”,便是官家所居的“琼楼玉宇”,“君”便是词人魂牵梦萦的仁宗官家。
在遐方绝域的滁州,看不到金碧辉煌的金銮殿中宵衣旰食的官家。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犹如韩文公一样,他欧阳修想替官家拔除弊政、首创盛世,又怎会因年华逝去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他们因大宋而名垂千古,而大宋亦由于这些古仁人而彪炳日月。

接着,词人再想象朋友离开后自己的离愁别绪。
朋友的拜别,使滁州彷佛变成了孤城,太阳不再令人温暖,一每天的日子显得空虚、难以丁宁,生活孤单、清冷、无聊,心里充满无尽的离愁,只能将满腹相思付予那些经霜的红树以及远处与之相连的彤霞。

近代学者王国维对付欧阳修词作艺术高度推崇。
《人间词话》未刊稿第四一则曰: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
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
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他把欧阳词评为“有篇有句”,即词作有警句、点睛之笔,通篇构造也完全,感情意境亦贯通浑融。

这首词风格洒脱,比拟的色彩很浓。
韶光上,今昔比拟;空间上,滁州与阆苑比较,境界开阔。
并且想象奇特,缥缈开阔,措辞洒脱灵动,也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绪。
用“有篇有句”来点评它,再是得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