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贾岛的这首《剑客》,与他以往诗词的风格大为不同。长于熬炼字句的他,在这首小诗里直抒胸臆,别出心裁。他以剑客的口吻,生动地描述出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怀,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期待被人理解。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霜刃,解释宝剑之锋利,剑刃像霜雪一样洁白,寒光闪闪。一把宝剑的出身,包含了剑客的无数心血。历经十年的精心铸造打磨,方能成为宝剑。
剑如此,人也是一样。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无不是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忍受寂寂无名的煎熬。霜刃未曾试过,解释崭新的宝剑还未碰着得当的主人。诗中隐喻有才之人未能得到伯乐赏识,一贯被忽略。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把示君,意为拿给人看。这两句诗,把剑客急迫的心情刻画得活灵巧现。本日拿出这把宝剑,剑刃锋利,走遍天下难逢敌手。试问谁有冤屈事?谁有不平事?赶紧说出来吧。大胆的剑客,手持利剑,定能帮您扫平不平之事。剑客的豪情,跃然纸上。
贾岛生平坎坷,他早由于家境贫寒而出家为僧,号无本。《红楼梦》里,岫烟评价妙玉僧不僧,俗不俗。意思是说,带发修行的妙玉,对尘凡还有眷恋。历史上的贾岛,后人称其为半俗半僧的墨客。
他在人生失落意的时候,削发为僧,为自己取法号无本。但他并没有忘怀人间间的烦恼,所谓无根无蒂、空虚寂灭,原来只是镜花水月。如果说性情决定命运,那么贾岛的悲剧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
人生碰着困难,他牢骚满腹,选择避世出家。既然出家为僧,就该当在空门净地清心苦修,遵守佛家规矩。谁曾想,倔强如他,在尘凡中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空门又不肯受约束。当年,他在洛阳一家寺庙出家,寺院规定,午后不得踏出寺。
实在,纵然以当代人的眼力来看,寺院的这个规定也很有道理。身为出家人,诵经坐禅,难道不是逐日应做的作业吗?在其位谋其职,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但是,浩瀚僧人中,唯有贾岛抱怨,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这话说得,竟然以为出家之人不如牛羊,牛羊尚且能在薄暮时回家。可是他忘了,寺院难道不是他的家吗?
很多人以为他要齐心专心向佛了,然而他却没有做到。身处尘凡中,贾岛不愉快;身居空门时,他的心却不清净。入俗神往禅心,为僧思念俗事。为僧为俗,他都烦懑活。
他这生平,都活得辛劳,看不惯世俗,却没有能力改变。一贯努力推销自己,这首剑客,何尝不是他的自荐诗?但他总是口无遮拦,该说的,不该说的,不能说的,总是不分场合,说出来。既没有办理问题,还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他的情商,令人焦急。
为僧难免思俗,入俗难弃禅心。后人评价他,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贾岛生平,都似在带着枷锁行走,他的双重性情,让自己内心不轻松,活得烦懑活,后人评价他,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他的身上,世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在纠结中度过了生平。
反不雅观王维,身在尘世,心在空门。白天忙完公务,晚上自己在家修心。一身才华的唐寅,辞辞官职,亲手栽下桃林,盖好草屋,为了追求自由,心甘情愿舍弃富贵的生活。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无官一身轻,以布衣身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纵然隐居的日子贫寒辛劳,陶渊明何时抱怨过、何曾后悔过?他在诗中轻描淡写地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生活的艰辛,读者都能体会到,他却以轻松的笔墨写出来。
无论是王维,还是陶渊明,他们都活出了真实的自我,有个性,有追求。再看贾岛,人称诗奴,性情孤僻,不喜好与人交往。虽然他得到韩愈的赏识,在其鼓励下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却由于一首病蝉,得罪权贵。他自恃才高,把前来考试的学子看得过低,不把那些人放在眼中。于是在诗中说,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他的笔下,黄雀、鸢鸟,都想侵害蝉。
贾岛意为,自己才高却不被赏识,可是却从未考虑过,他身为布衣,有权势之人怎么会认识他呢?不认识他又怎能给他机会呢?他若想再碰着韩愈那样的伯乐,至少该当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贾岛由于写了这首病蝉诗,落得一个考场十恶的坏名声。试想,在古代,一个读书人,一旦被贴上无才之人,不得采取的标签,哪里还有翻身的机会?而这样的结局,是他自己折腾出来的。
心情失落落的贾岛,写了这首剑客,他以剑自喻自己的才华。宝剑磨砺十年,无比锋利,天下无双。他自认为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满腹经纶,却难遇知音。他想让天下人知道自己,重视自己,也想做出一番奇迹。
贾岛生平都很刻苦,写起诗来,每每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虽然,现实生活中的他十分清瘦,虚弱无力,却在剑客一诗中,表现得英气冲天、侠肝义胆。他真实的目的,实在是想引起别人的把稳,被人赏识重用。
出身低微的贾岛,胆小自卑,朝中无亲无端,拜师无门,找不到靠山,因此痛恨社会不公。在他看来,自己之以是考试失落败,没有人生出路,都是由于当朝权贵的压制,不让他表现,不给他机会。他在一首诗中,曾表达自己内心对裴度的不满,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被封为晋国公的裴度,战功无数,住在高宅大院之内,他何曾招惹过贾岛?贾岛却写诗嘲讽人家。他既然唾弃权贵,何必离开空门净地而还俗呢?既然还俗,就要试着学会共生。殊不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何必非要一味抱怨呢?
贾岛不把权贵放在眼里,权贵自然也不想给他机会。因此,他的人生路一贯过得很辛劳。到了晚年,他才出任官职卑微的职务,长江县主簿。他被称为苦吟墨客,每时每刻都想着诗词,寝食难安,茶饭不喷鼻香。
他也曾随口吟出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妙句。也曾写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经典。他笔下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浪漫唯美。而现实中他,却活得太过辛劳。贾岛的人生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性情。性情决定命运,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