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春节,余温尚在,不觉又到元宵

元宵节,又有上元节、元日、元夕、元夜等别称,因古人称“夜”为“宵”,又逢元月,故而得名元宵节。
元宵节,是玄门传统节日,“三元节”之一。

而所谓的“三元”,即是玄门不雅观念中,以是为的产生世间万物的“天”、“地”、“水”三元,分别由相应的神灵掌管:天官紫微大帝主赐福;地官清虚大帝主赦罪;水官洞阴大帝主解厄。

上元佳节天官赐福品读前人诗词祈求灾消厄解国泰平易近安

在人间间中,则分别对应的是:一月十五上元元宵;七月十五中元鬼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每逢三元时节,三位神明便会下界巡查,履行职责,赐福赦罪,消灾解厄。

后来,元宵节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出了猜字谜、舞狮舞龙、吃汤圆等习俗活动,这也便是我们本日元宵节,元宵节民俗活动的由来。

宋人与今人,虽然相去已有千年光阴,但祈愿安然无忧、幸福安康的心愿是相通的。
品读古人元宵诗词,祈求今时今日,灾厄消解,国泰民安。

众里寻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词译文:

夜空中,烟花残酷,像是银花,在火树梢头绽放;又像是东风,吹落了万点星辰,划破碧霄。
装饰富丽的车马,裹挟着喷鼻香气,满路尽是芬芳的气息。
悠扬的箫管声,冉冉传来。
天上的明月,像是一轮玉盘,在天上迁徙改变;满城鱼龙欢腾舞动,彻夜不眠。

街上的女孩,穿着着富丽的服装和饰品,带着丝丝喷鼻香气,在人群中来来往往,笑语盈盈。
我在人群之中,探求了她千百次,都没有找到。
蓦然回顾,却创造她一个人,在灯火明暗的地方。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紧张写景,描述了元宵佳节,满城欢腾,众人狂欢的热闹景象;词的下片,重在写人,塑造了一位孤芳自赏的、甘受冷落和遗世独立的“美人”形象。

结合创作背景可知,此时的辛弃疾,在仕途上失落意,内心苦闷。
又逢此元宵佳节,看到满城的人,在灯火中狂欢,睹物思情,内心的悲惨哀伤,可想而知。
而词的下片,所写之人,不是别人,或许正是他自己吧。

今年不见去年人

《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薄暮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词译文:

去年元宵佳节,花街灯火满天,就像是日间一样。
明月攀上柳枝梢头,幽会的男女,相约在薄暮时分。
今年元宵,明月和灯火依旧,唯独不见去年的那个人。
不禁潸然泪下,用衣袖去擦拭,竟已湿透。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写男女之间,相恋相思的诗。
去年的甜蜜,点点滴滴,萦绕在心头;而今时之景,竟已是物是人非,旧情难续。
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惆怅、失落望,泪下沾衣?

此诗,与唐朝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同样是写昨日今非之感,却各有千秋。
其诗如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

至于如何去评判二者,便是见仁见智了。

盛日中州、侧重三五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蔼象,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喷鼻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侧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干瘪,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诗词译文:

落日点点,像融化的金水一样平常;暮云晶莹鲜艳,好似碧玉。
对此良辰美景,我却不知,身处何处。
嫩柳像是被绿烟点染,在《梅花落》的笛声中,传出句句幽怨。
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
但在这元宵佳节,温暖融和的景象,又怎能知道不会有刮风下雨?酒朋诗友,驾着华美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却只能婉言回绝,只因心中烦闷,无计肃清。

还记得那时,在京城繁华的岁月。
闺阁中却有许多空隙光阴,当时特殊看重正月十五,元宵时节。
帽子上镶嵌着翠玉宝珠,身上带着金丝捻成的雪柳。
如今容颜干瘪,无心打理,更是怕在夜间出去。
不如在帘儿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恰好纾解我自己的愁绪。

诗歌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在一次元宵节之时所作。
千古才女李清照,可以说一位悲情的女子。
她的人生,以靖康之耻、北宋宗室南渡为迁移转变点,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南渡前,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新婚燕尔,两人恩爱万分、琴瑟和鸣,生活幸福安康;南渡后,丈夫病逝,国家败落,用国破家亡这个词,来形容李清照当时的处境,真是再得当不过了。
她的词风,也由乐转哀,继而愈发凄清苦楚。
我们不妨做个大略一看:

这是南渡之前的词风:

这是南渡之后的词风:

虽然这里只是选取了几首词,并不能代表全部,但仍可以看出,词风前后的变革,非常明显:

李清照不管是身为少女的俏皮可爱,还是初为人妇的情意缠绵,在她的词中,都有很好地表示。
直到后来,经历了丈夫去世、国破家亡的变故,使得她南渡后,词风大变。
这个中的酸楚和痛楚,恐怕只有她自己知晓吧。

写在末了

读书之人,自当以天下苍生为已任。
这种情怀,从古至今,未曾断绝。
宋代张载立志:

为天地立心,为平生易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虽为一介诗人,无才无学,但亦心系天下苍生。
惟愿灾消厄解,惟愿国泰民安,惟愿年年有今日,岁岁有目前。

待到来年佳节,春暖花开,再叙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