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终年夜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古诗词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

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

外弟:表弟。
言别:话别。

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
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

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革,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发言停滞。

暮天钟:薄暮寺院的鸣钟。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外弟将去的地方。

【译文】

社会动乱,一别十年,未曾想竟然在此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问了名姓后才想起旧时的脸庞。
道不尽分别后的世事沧桑,一贯到薄暮时寺院的钟声响起还有说不完的话。
来日诰日,你又要出发登上巴陵古道,前方的秋山又不知道会有多少重?

【赏析】

李益(746-829), 唐代墨客,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大历四年(769)进士,因仕途失落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安史之乱(755年)后唐朝陷入藩镇盘据,一贯到唐顺宗永贞元年(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
此诗便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首联开门见山,先容二人相逢的背景:离去已久,社会动乱,幼年分离。
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却溘然相逢,一个“一”字,表现出这次相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写相逢时的场景:久别离乱,相逢不识,墨客捉住捉住了范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色变革,绘声绘色,细腻真切。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写互诉离情的场面。
墨客化用沧海桑田的典故,概括地描写出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各类变革。
用“暮天钟”响起,从侧面描写二人叙谈的着迷和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尾联,从喜相逢、话衷肠转入“言别”。
“嫡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秋山本已凄凉,况又相逢别离,以是“几重”前面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以朴素自然见长。
全诗以白描的手腕,用生动的细节和范例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感谢阅读!
您的评论和关注,是我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