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背景小故事:
这首诗是李白七言古诗代表作,该当是高中必备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结束了短暂的翰林供奉生涯,被“赐金放还”,返回东鲁。这年冬天,李白在齐州紫极宫由高天师如贵授道篆,正式成为羽士。天宝四年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相见,共访隐士高人,文学大家,至冬分别,往后再未见面。天宝五年,李白卧病任城,至秋才病愈,游鲁郡。天宝六年春游扬州。这首诗还有一题是《别东鲁诸公》。该当是天宝五年离开东鲁到扬州前所写。
李白曾经设想自己的人生是先建立奇功伟业,再归隐林泉。“功成拂衣去,摇荡沧州旁”。可事与愿违,只好留恋山水,访道寻仙。
李白晚年对自己有个评价“五岳寻仙不辞远,生平好入名山游”。这首《夜归鹿门山歌》我们也背过的。
我以为唐诗里最随意马虎背诵其作品的两位墨客:李白和白居易。
李诗仙的诗像是一部精彩刺激的电影,你只须要闭上眼睛遐想画面,你就变成了旁白讲授。
白乐天的诗,你就像是在跟老朋友谈天说话,普通易懂,大略易记。
几个须要理解的关键词:
天姥mu山,在浙江,听说在山顶可以听到神仙天姥(西王母)唱歌。现在仙居那边还有天姥敬拜活动。
瀛洲,东海中传说的仙山。
晒台,山名,浙江晒台山很有名。
剡溪,水名,在浙江。
谢公,谢灵运,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最有名墨客。才高八斗便是说的他老人家了。
谢公屐,谢灵运喜好游山,专门发明了一种木鞋。
天鸡,传说,在大地东南有一座山,名为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名为桃都,树长三千里,树上住着天鸡,天亮了,就鸣叫,引动天下。
云之君,云里的神仙。
这首诗可以这样理解以助于诵记:
出海的人谈起瀛洲,都说东海之上烟波浩渺实在难以找寻。越人提及天姥山在彩云中间时隐时现,还能一睹容颜。天姥山仿佛要连接了天直插天空,山势嵬峨超过五岳,掩蔽了赤城山。晒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也彷佛要向东南倾斜一样,显得比天姥山低矮。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到吴越,一夜飞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明月照着我身影,一起相送到剡溪。
谢灵运曾经的住处如今还在,附近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啼叫清亮。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插云霄的山路。半山腰就瞥见了海上升起的太阳,听到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波折,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熊在呼啸,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森林为止战栗,山峰为止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颠簸荡生起了烟雾。
电闪雷鸣,山峰似要崩塌。
神仙洞府的石门,从中间打开。
洞中天空无边无涯,日月争辉,照耀着金银铸就的宫阙。身穿彩虹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们纷纭而来。
老虎弹抚琴瑟,鸾鸟驾车,神仙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嗟叹。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散。
人间间的欢快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东鲁诸位好友,什么时候才回来?
暂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低头弯腰,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愉快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