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李白〔唐代〕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九日》是唐代伟大墨客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于盛唐期间,大约是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的重阳节。这首诗是墨客在当涂县(今属安徽)登高独酌时所作,通过描述重阳节的自然景致和墨客的内心感想熏染,表达了墨客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情,同时也抒发了墨客怡情自然的旷逸襟怀。
首联:“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开篇即描述了一幅天高气爽、景致宜人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基调。
颔联:“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墨客携壶登山,开怀畅饮美酒(流霞指美酒),并采摘菊花浸酒,既表现了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也寓含了墨客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颈联:“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此联进一步描述了登高所见之景,阵势偏远,松树和石头都显得古老而苍劲,秋风吹拂,仿佛有弦管之音清扬悦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尾联:“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墨客独自饮酒赏秋,杯中映出欢颜,得意其乐。然而,醉后落帽于山月之下,又不禁高歌怀念朋侪,透露出墨客内心的孤独与对朋侪的深切思念。
全诗措辞自然流畅,没有过多的雕琢和润色,却能生动地描述出重阳节的自然景致和墨客的内心感想熏染。 李白作为浪漫主义墨客的代表,其诗作每每具有雄浑旷达的特点。《九日》一诗也不例外,墨客在描述自然景致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旷达不羁的情怀。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颂和陶醉,也有对政治挫折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忧伤,更有对朋侪的深切怀念和孤独感的抒发,感情色彩极为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