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无疑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热爱生活、豁达爽朗、文采斐然……作为中国人,谁不爱苏东坡呢?那么在读东坡诗词的时候,有哪些尤其打动女性的地方呢?
我们先看东坡师长西席的《海棠》一诗:“东风袅袅泛崇光,喷鼻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在此诗中,作者把海棠比拟成暗夜中风采绰约,神秘崇高的红妆,全诗充满了对海棠丰姿美仪的由衷欣赏和爱慕。尤其诗后两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把对海棠(红妆)的欣赏、迷恋描写的更是直白动人。
再看东坡离家返回洛阳途经巫山时,写惦记东坡夫人王弗的词《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喷鼻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个中,描写两人初次相见时王弗举止的诗句,“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喷鼻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把一个初见情郎、出于女性自持,纵然很想细细打量但仍旧佯装不看的自持温顺仪态描写的格外生动。“笑整喷鼻香云鬓。敛尽春山羞不语”这两句描写女性含笑整理妆发,眉头微皱但始终未发一言,觉得她虽然没有正眼看作者,但实际上已经偷瞄,该当对情郎也很满意。作者描写女性抬手整理发鬓的动作,让人觉得到两人之间那种无声的互换、暗流的情愫,这些描写尤其打动感情丰富的女性读者。
还有作者写给因晚到宴会被人埋怨的任性歌妓的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个中有对女性孤独的描写的诗句,“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这几句把一个孤独、期待情郎来访但期待落空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对如火般娇艳榴花的描写如此细腻温顺,“石榴半吐红巾蹙”、“秾艳一枝”、“芳心千重”,是在描物也是在写人,词中的女主也是这般美艳孤独多情伤感,让女性感到强烈的共情。
东坡写给有着绝佳筝艺的中年歌女的词《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把对女艺术家的欣赏写的明明白白:“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践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这首词是东坡和好友张先在湖上听艺术成绩极高但青春不再的歌女弹筝时所做,“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女主的气质绝佳,仿佛晚霞中明艳清丽的荷花,绝不掩饰笼罩作者对此女的倾慕,将自己和好友比作“慕娉婷”的两只白鹭,女主的筝艺高超令人共情并想起多情的湘女,“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践约是湘灵。”然而曲终人散,留下作者空怅惘回味。
东坡词中,除了有对女性的深情、迷恋、欣赏之外,还有在古诗词中少见的对女性性情、见识、格局的由衷欣赏和惊叹。如《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使女。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首词是好友王定国因新旧党派之争被贬岭南,他的歌姬寓娘追随去岭南,二人返乡后朋侪相聚时东坡所作之词。个中对寓娘歌技的描写十分真切,寓娘的歌声如此美妙甚至可以“雪飞炎海变清凉”,对付寓娘边幅的描写大略一句“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使女”,可见其清新脱俗气质绝佳,而末了一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却直击民气!
作为一个社会地位不高、俗世中的歌姬一枚,却有如白居易一样平常的见识:“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东坡对寓娘格局见识的欣赏跃然纸上。
以是说,才子爱佳人。东坡这样的才子也会被佳人欣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