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长安街上,一场丝丝缕缕的春雨,细滑润泽,逐步渗入大地,小草露出了一丝的新苗。
韩愈走上街头,远远看过去,一片一片的草地,有淡淡的绿意,朦朦胧胧的,那是草芽儿刚刚冒出尖来,让他欣喜不已。
他想走近仔细瞧瞧绿草,触摸那一抺新绿,走近才创造全然不是一片绿,还是一片一片的干草,只有草芽零零散星,东一点,西一点,散在枯草中。
那远不雅观的若有若无,那不可捉摸的春之绿意,让人又欣喜,又惆怅。

抬眼看四周,满城的柳树还没有萌芽,灰灰的枝条一缕缕垂下,如漠漠炊烟笼罩,再看看小草若有若无的绿,惊喜袭上心来。
小草泛绿,不知要赛过满城烟柳之景多少倍,这不正是当下最美的春景吗?

这便是韩愈笔下的早春气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三首唐诗写春雨描出三春之雨绘出三春之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为什么说这是最美的春景呢?他有一首诗《春雪》写到了早春仲春,他看到春草的惊喜之情:

新年都未有芳华,仲春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新春刚过,大地仍是一片萧瑟,没有芬芳的鲜花,到了仲春初,溘然惊见地面上露出了小小的草芽。
这首诗,把墨客新奇的创造、意外之喜勾画得维妙维肖。

这首《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韩愈刚刚上任吏部侍郎。

822年,河北地区发生动乱,为唐朝立过大功承德节度使田弘正被叛将王庭凑所杀,部下保举王为节度使。
唐穆宗敕令发兵征讨,但不能取胜,形成僵持的局靣。
唐穆宗调集君臣商量对策,经由一番辩论,考虑到国库空虚,决定承认王庭凑担当节度使。
朝廷要派人去宣读任命文件,王庭凑还在大唐的统领范围之内。
唐穆宗问君臣谁可前往?堂下一片哑然,这时已调任兵部侍郎的韩愈挺身而出,愿当特使。

韩愈见到王庭凑后,摆事实,讲道理,见告王庭凑,对抗朝庭去世路一条,推戴朝庭加官进爵,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利弊,让王庭凑甘心归服朝庭,从而稳定了动荡的场合排场。
韩愈完成义务,唐穆宗很高兴,就任命他为有实权的吏部侍郎。
后世的人称韩愈为“韩吏部”,便是由此而来的。

韩愈是一名政治家,也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不会由于政务缠身而消耗文人神往自然之心。
这时韩愈已经56岁了,依然欣赏自然之美,就约比自己大2岁的张籍一起去游春。

张籍也是一位墨客,便是把谢绝权势者约请做官的回绝诗写的跟爱情诗似的张籍,那首诗便是《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外子执戟明光里。

知君存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死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跟韩愈说,他政事太多,年事又老,就不去了。

韩愈独自一个人游春,游春后诗兴大发,作诗二首,寄赠张籍,想引起他游春的兴趣。
第一首诗,用清新自然的措辞极言早春景致之美,细腻地描述出了小雨的酥润、草色似有若无又充满活气的早春气候,见告张籍,如此美景错过了,就可惜了。
韩愈接着写了第二首诗,劝他放下政务,去追逐春光。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韩愈劝张籍,不要说总自己政务繁杂,也不要说自己年纪老了,已经失落去了年少时追逐春天的心情,每天忙于政事,已经不知道时令已变革。
放下俗务,走出斋衙,去江边游春,去看看春天,如今的柳树是云烟朦胧还是挂满绿意,千万不要辜负了春光。

韩愈与张籍对游春的不同态度,也解释了两人的差距,同样是做官,同样是作诗写文,然而韩愈的文学造诣甩张籍几条街,由此可见一斑。

小雨润泽,小草吐芽,预示着春天已经真正的来临了,万物正在将复苏。

仲春之雨,繁花似锦

万物靠春雨的滋润津润才能复苏,才能抽芽成长。
朱自清的散文《春》:“雨是最平凡的,一下便是三两天。
”这南方的春雨,在北方,春天最缺的便是雨,有“春雨贵如雨”之说。

想到古时的一个笑话,话说春天下了一场小雨,小孩跑到泥地里玩耍,一个老头也随着小孩一起玩,小孩欠妥心滑倒,哭了起来,老头却站在一边哈哈大笑。
小孩的父亲是一个秀才,正在屋子里读书,听到儿子的哭声,拿着书走了出来,看到这样的情景,就吟了一首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地流。
娇儿摔了跤,乐坏老黄牛。

这首诗道出了喜见春雨的快乐心情,但秀才读书不咋的,诗作得太蹩脚,是顺口溜,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一比,真是寰宇之别,“诗圣”的名号不是虚的。
我们看杜甫是若何描写春雨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在万物须要雨时,雨就来了,太会挑选时辰了,真是一场“及时雨”,下到了人们的心田上。
真的是“好雨”,怎能不让人“喜”雨?如此的好雨不是大张旗鼓而来的,而在是夜晚,春雨却悄无声息地来了,细周详密的,一点一滴,都渗入地下,不声不响地地滋润津润着万物。
这雨的“好”再加一分,人的“喜”再添一分。

喜悦的作者睡不着觉,走出家门不雅观望,只见挟带雨气的浓浓乌云笼罩田间小路,模糊不清,只能看到江上渔船闪烁的点点灯火,想必这稀缺的春雨会下一夜吧。
情不自禁地想到,万物经由这一夜的滋润津润,第二天清晨,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姹紫嫣红,将是若何的惊艳?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写了七首,把成都城各处各样的繁花写尽:

其 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见告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 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7。

诗酒尚堪使令在,未须收拾白头人。

其 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 六

黄四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正好啼。

其 七

不是爱花即肯去世,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随意马虎纷纭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杜甫这首诗《春夜喜雨》,短短八句,却把春雨的“好”描写得朴实细腻,全篇没有说一个“喜”字,但字里行间却把自己对春雨“喜”表达得淋漓尽致。

春雨催开了一城的繁花,全体成都城繁花似锦,春色满园关不住,充满了活气与活力,这解释此时已到仲春时节,仲春之雨带来的是繁花。

暮春之雨,落红无数

如果说早春之雨滋润津润了万物,仲春之雨催开了百花,那么暮春之雨便是杀手,将百花无情地摧残。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写的是春夜之雨,但这雨带来的是落红无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天,人们随意马虎春困,深眠不觉天已放亮,屋外到处是鸟儿的鸣叫,把人从甜睡中惊醒,睁眼一看,天已大亮,慵

走到庭院,看到落红无数,才想起来,昨天夜里,朦胧听到风声雨声不断,如今不知吹落了多少枝头的春花?

孟浩然的春雨虽然不是疾风暴雨,但已不是韩愈的“小雨”,也不是杜甫“随风潜入夜”的“好雨”,而是小到中雨了,才能打落繁花。
这也是解释,此时已是暮春时令,繁花开尽,将要败落,经不得一点风雨。
春光将逝,繁花将尽,已经没有了韩愈的惊喜,也没有了杜甫的发自内心的喜悦,隐含着墨客对春光易逝的淡淡哀伤。

@丁小的时空 如是说

韩愈、杜甫、孟浩然的春雨诗,写出了不同时节的春雨,由春雨而带来的不同春景,可以说比较准确地涵盖了三春的春雨春景。

为什么墨客喜好以春雨为诗?

一是春雨比较稀缺,一场春雨,带给人们的是不一样的惊喜。
二是春雨滋润津润万物萌芽成长,每一场春雨带给万物是不一样的成长。

三是春雨不同于夏雨的剧烈、秋雨的连绵,柔柔如丝,如诗如画,引发诗情。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
欢迎关注@丁小的时空 ,共同磋商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