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僧文秀。
这首诗措辞如口语,味道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前两句说的是端午节为屈原而设,乃是诗歌感情的“起兴”。

而后两句则是将墨客的真情实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墨客直接发问:“湘江千百年流淌,却依旧无法洗刷屈原的冤屈,你这湘江也太没用,太可笑了吧?”实在墨客并不是真的发笑,而是借着这个问题来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敬意。

屈原的冤屈这么多年都洗刷不清,足见冤屈之深,也可见屈原的影响力之大。
而人们千百年一贯纪念屈原,足见屈原人格魅力的伟大。
万古之后,楚江未必还在,但屈原的名字却依然留在人们心中。

描写端午节的4首诗词真情实感在诗中值得细细咀嚼

第2首,《端午日》: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埋没几垂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殷尧藩。
这首诗抒发了年迈的墨客在端午节的感慨,真情实感流露,令人很有共鸣。
少年人过节有太多欢快,挂艾草、饮蒲酒、划龙舟……而老了的时候却别有一番滋味,百感交集在心头。
看着一每天白发增多,看着石榴花年年红艳,真是不由得感慨:“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墨客

第3首,《江城子•重午书怀》:年年端午又目前,鬓萧萧,思摇摇。
应是熏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看飞桡,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喷鼻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词人陈著。
开篇点出端午节,于是顺理成章牵出了屈原。
毕竟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以是陈著的思绪也想到了千年前的楚大夫身上。

陈著想起屈原跳湘江而去世,不由想到此刻的湘江该当是波浪彭湃。
陈著想起屈原和渔夫的一番对谈,想起了屈原的“全球皆醉我独醒”,不由想到此刻不知道有谁为屈原招魂。

而词的下片则是描写了赛龙舟和笙宴会的热闹场面。
然后陈著顺理成章描写了自己的孤寂,这是用身旁的热闹来陪衬自身的孤寂,使得“思摇摇”三个字更有落脚点。

至于末了的弹琴奏离骚,则是陈著在千年后的对屈原的一点致敬,也表达了他自身孤芳自赏,不肯与时俗合流的情怀。
整首词措辞典雅幽美,令人回味无穷。

第4首,《水调歌头•端午》: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
师长西席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
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
已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

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
这首词写得很有生活乐趣,开篇将洗牙齿和理发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场景,令人不由泛起共鸣。
词的下片,点出今年端午的乐趣与往年相同,有酒有粽子,真是十分欢快。
这种快乐感通过笔墨传承了千年,让当代人读起来也能感想熏染到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随意马虎,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分享小编的文章哦。
朋友们,你们喜好诗词吗?你们最喜好什么诗呢?欢迎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