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唐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一天一首古诗词28罗隐牡丹花看讽刺高手若何写诗。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如何影象?

题目:牡丹花
花中王者,花之富贵者也。

墨客:罗隐,字昭谏,晚唐墨客。
今浙江富阳市人。
诗集有《甲乙集》,多为讽刺现实之作,堪称中国第一讽刺墨客。

如何影象?

首先这并不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是一首七言古诗。
由于它的颔联和颈联并不对仗,不符合律诗的哀求。
解语与无情,与君与何处是明显不对仗的。

首联: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牡丹花彷佛跟东风别有分缘,它开放的时候,赤色的花瓣高高绽放占尽了春色。

绛罗,赤色纱罗,指牡丹花花瓣。

不胜春,无比的春色。

正所谓“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一出就艳压群芳,风光被它占尽。
可以说是对牡丹的高度赞颂了。

颔联: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解语:会说话的意思。

倾国:指美女。

牡丹花已经占尽春色了,如果再见说话的话,就像是倾国倾城一样的美女让人着迷,纵然无情也是一样的动人。

这让人想到《红楼梦》里薛宝钗的花签便是“牡丹花”,引用的便是这句“任是无情也动人”。

颈联: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这两句意思是说虽然芍药花已经很俊秀了,但只是靠近牡丹而已,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与之比较,虽然端庄素雅,但跟牡丹比较,根本不值一提。

君,芳尘,此处都是代指牡丹。

若牡丹在群芳中排第一,则芍药便排第二。
以是牡丹王号称“花王”,芍药花是“花相”。

尾联: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可怜啊,如此俊秀的牡丹花,在韩弘功成名就之后,竟然被无情的砍掉,辜负了大好的光阴。

秾华:繁盛艳丽的花朵。
也指女子青春仙颜。

韩令,指韩弘,唐元和十四年曾为中书令。
据《唐国史补》记载:“京城里面崇尚牡丹已经三十多年了,每到暮春时节,车马如流,都以不能尽情玩耍不雅观赏牡丹为耻,他很看不惯,以为人们沉迷于此,玩物丧志,然后命人把京城的牡丹全部砍掉了。

总结:首联写牡丹收到东风的宠爱,占尽春色;颔联承上续写它想倾国倾城的美人一样冷艳崇高,纵使无情也非常动人;颈联连续写牡丹的骄傲自大,其他的花都要避其锋芒;尾联写牡丹的毁灭,暴露作者真实的意图,不管你有多么倾国倾城冷艳崇高,总有一天要为自己的骄傲自大,自高自大付出代价。

这首诗冲破了律诗起承转合的一样平常传统,前三句成一体,末了一句溘然迁移转变,写出牡丹的终极命运,表达作者对像牡丹一类骄傲自大,自高自大之人的讽刺。
罗隐不愧是讽喻诗第一高手。

“君”字飞花令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思我,回顾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友友们,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