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韵雅

辅导老师、点评老师:贺承德

贺老师,是我读初中二年级时的语文老师。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觉得到他是一个非常有语文味儿的人。
在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分歧凡响的文学气息。

(点评:文章开篇点题,一下子就让读者找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坐标。
语文老师,不足为奇,引以为奇的是什么呢?“有语文味”的老师,“散发着一种分歧凡响的文学气息”的语文老师。
如此表述,就把语文老师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差异开来。
这样写,更能表示出我的语文老师的独特性。
)

我的语文师长教师原创

果真如此,第一节语文课,他在白板上写下了几句我们似懂非懂的话。
话语留有空缺,彷佛是迷雾,又彷佛是云烟,看来贺老师是想让我们将其补充完全。
填空题,这里面表示开花匠启示花草的思想。
在贺老师的影响之下,我们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教诲感悟的洗礼。
他的话语,犹如新鲜的小炒,端送到了我们的耳畔。
譬如“学生之间,真正该当比较的,不是吃喝玩乐,而是知识与美德。
”还有“一个不学习的学生,日子过得比下狱还要辛劳,相称于给自己判了一个有期徒刑。
”试想一下,如果把“吃喝玩乐”“知识与美德”“下狱”和“有期徒刑”等这些词语蒙上面纱,你会识得真正的庐山的面貌吗?做填空题,实在也是在播种呀,只不过在农田里播种的是庄稼的希望,而在内心里播种的却是人类的思想。
后来听了贺老师的讲解,我才知道这些话语都是他自己所创作的。
我当时无比的震荡,毕竟我曾误以为那些都是名人名言。
暗地里,我已经开始称他为“文学鬼才”了。

(点评:有道是:“真金不怕火炼。
”既然作者为语文老师亮出了招牌,就理应在“语文味儿”上把文章写好。
只要作者让语文味儿弥漫开来,读者就可以呼吸到文学的气息。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笔墨的传染力和穿透力。

我的语文老师可以不是当代名人,可以没有至理名言,但是一定不能没有至情笔墨。
有一本书,叫《只为做一个良师》,想必语文老师的梦想,便是做这样的人吧。
“文学鬼才”的赞誉,表达了作者对语文老师的由衷的敬佩。
)

贺老师的才华让我想过,他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里当个普通老师呢?难道他不想成为一名专业的作家吗?斟酌再三,我断定贺老师是太热爱“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
贺老师写过不少的得意之作。
谨以他创造的《求学之道》为例,来表达一下我对他的深深的敬意吧。
诗中写道:“光阴懂我心,学问苦求真。
笔墨温寒砚,书喷鼻香醉古今。
”明明是你读懂了光阴的心思,贺老师为什么偏偏要说“光阴懂我心”呢?我一拍脑门,哦,明白了。
这便是生动形象的拟人呀!
这才是有诗味的话语呀!
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想过、也没有见过的话语。
以前的语文老师,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们写的小诗。
大概是他们太过于小气,把自己的文笔藏得太深,太深。
贺老师,你确实是一个令我的语文之眼“脑洞大开”的人。

(点评:语文老师是教我们识文断字的老师,也是教我们欣赏诗词的老师。
可是我的语文老师有自己的拿手诗词吗?老师羞涩,拿不脱手,这是一种谦逊的风姿。
作者替老师拿脱手,这是一种骄傲的品质。
常言道:“浓缩的都是精华。
”一首看似不起眼的《求学之道》,却总是能够在读者的心海上泛起一阵阵的荡漾。
显而易见,作者已经无法掩饰笼罩内心深处的真情了:“你确实是一个令我的语文之眼‘脑洞大开’的人。
”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

语文是一座精神壮丽的文化宫殿。
倘若说其他语文老师帮我打开了影象之门,贺老师助我打开的却是创造之窗。

(点评:语文的魅力是什么呢?作者用了“壮丽”这个词语来加以形容和概括,再配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起到了以理服人的效果。
我的语文老师的魅力是什么呢?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帮我打开了影象之门”,而他助我打开的却是创造之窗呀!
这种比拟、反衬的写法,突出了贺老师的过人之处,起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
)

学生崇拜会写作文的语文老师,尤其崇拜那些会写诗的语文老师。
说实话,谁不愿意结交这样的良师良朋呢?在语文教室上,我偶尔创造,贺老师喜好对着书喷鼻香微笑。
我愿他的甜甜的笑颜,可以永久地光亮在生活的五线谱上,陶醉着语文,也陶醉着我们……

(点评:如果说“良师”是我的语文老师的纵坐标的话,那么“良朋”便是我的语文老师的横坐标了。
反问句的利用,加强了礼赞的语气。
此处,看重了对语文老师的细节描写:“喜好对着书喷鼻香微笑。
”实在笑颜和花喷鼻香、书喷鼻香一样,味道都是甜的。
结尾,既写出了对语文老师的美好祝愿,又写出了对自己的美好祝福。
语文老师的“光亮点”,不便是一群热爱语文的学生的“陶醉感”吗?)

总评:写人,要表现其特点。
写语文老师,就要写出他的语文味儿,就要写出他的语文范儿。
惟有如此,作品才能给读者带来不同凡响的震荡力量,才能给读者带来艺术至上的美好熏陶。
试想一下,如果作者不是从实际生活出发,那么就会写出一些与思想脱钩的、东拼西凑的、没有灵魂的笔墨。
很显然,作者并没有走那样的黯淡之路,而是走出了一条以理服人,以情动己的光鲜之路。
作品堪称《我的语文老师》的经典之作。
希望作者连续努力,把身边的真和心中的善,因爱与敬而被描红得更加完美!

壹点号 明我以德

找、求宣布、求帮助,各大运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