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画意:宋朝词人王不雅观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里描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 刻画:“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南有别恨:宋朝墨客郑文宝在《柳枝词》里哀叹:“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王安石在《泊船瓜洲》里祈盼:“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笔者精心选取了韦庄、王安石、文天祥等著名墨客的六首江南诗词,一起来感悟江南的诗情画意与离情别恨吧:
一、《菩萨蛮·大家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
大家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回籍,回籍须断肠。
大家都说江南好,游人们真该当在江南一贯待到老去。春天,清澈碧绿的江水比天空还要青,在描有彩绘的船上,人们听着小雨之声安然入眠。酒家卖酒的江南女子,美如皎月,洁白的手腕如霜似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返回北方的故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断肠。
韦庄是晚唐“花间派”的著名词人,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出身于长安的名门王谢——京兆韦氏,是著名墨客韦应物的四世孙。黄巢叛逆之后,长安沦陷,韦庄逃往南方避难,饱经乱离流落之苦。一贯快到60岁,韦庄才得以再次回到饱经战乱的故乡长安。
他这首清新明丽的小令,用白描的写法描述江南留给他的美好印象:“春水碧于天”这一句描述江南的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这一句描述江南生活的清闲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一句刻画了江南女子清秀之美 ,“大家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一句,表达了韦庄对江南的喜好与留恋之情。
词的末了一句陡然反转,“未老莫回籍,回籍须断肠”,纵使江南如此美好,可我还是想起了家乡。倘若能够回籍,眼见处在战乱之中家乡的悲惨状况,只令人断肠,以是惟有暂不回籍。
只管江南如此美好,也治愈不了韦庄思乡的愁苦之心啊。
二、《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镇江和扬州之间不过是一水之遥,南京的钟山也只是隔着几重青山。温顺的东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的野外,明月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回家呢?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在从南京赴京城的途中,经由扬州时写下这首格调清新的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故乡南京的依依不舍之情,也暗含了他再次重新拜相产生重重的顾虑之心。
在“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精彩名句中,王安石反复推敲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词、终极精心选定了一个“绿”字,将无形的东风转化为明眼可见的光鲜形象,新颖真切地表现了东风带给大地令人喜悦的变革。这是一个精心修辞练字的著名例子,彰显了这位精彩政治家一字千金的治学聪慧。
只管是第二次入京拜相,王安石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江南故乡。
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不雅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江南的水像美人的眼波一样脉脉含情,江南的山像美人的眉头一样牢牢蹙起。想问你这次远行是去向哪里?正是那山净水秀的浙东之地。
刚刚送走了春天,这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遇上春的脚步,千万要陪春天一起好好同住。
王不雅观是北宋的著名词人,与他的同乡秦不雅观秦少游并称为“二不雅观”。鲍浩然是他的一位好友,他即将返回浙东的家乡,王不雅观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大都督府为好友送别时写下这首妙趣横生的送别词。
词人以新奇的拟人手腕描写浙东的山水,将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这一方面是极言浙东山水的俊秀可爱,另一方面,也暗含了好友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团圆相会。
词的末了一句,“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蕴藉地表达了王不雅观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衷心祝福之意。
全词构思新颖、比喻奥妙、轻松活泼、不落俗套、语带双关、耐人寻味。
我虽然回不到家乡,好朋友你回到江南,可不要辜负那大好的春光啊。
四、《金陵驿》二首其一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公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傍晚时分,看到当年金碧辉煌的行宫里长满了野草,不禁想问我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而公民却已成为异族统治下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旧时的燕子如今向哪家飞去呢?从今就要离开我的江南故乡了,只有等我去世后,让我化作杜鹃啼着血再归来吧。
宋末帝祥兴元年(1278年)十一月,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抗击元军的文天祥不幸败北被俘,元世祖忽必烈赏识他的才能,命人将他押赴大都(今北京)。第二年深秋,在经由金陵(今南京)的时候,文天祥目睹了金陵的衰败景象,他触景生情,写下了两首寄托他亡国之恨的《金陵驿》,该诗是二首其一。
全诗从金陵城的景物写起,采取象征和比拟的手腕,化用古人的诗句、典故,表达了他的亡国之痛,展现了他年夜方从容、舍身殉难的英雄气概和刚毅不渝、宁去世不降的民族气节。全诗风格沉郁苍凉,动听至深。
五、《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高高耸立、装饰富丽的游船,停泊在春天的水潭边,北上的游子喝着别离的酒,一贯到酒意半酣才登上游船。游船可不管是烟波浩渺,还是风吹雨打,它满载着人们的离愁别恨,驶过了江南。
郑文宝字仲贤,汀洲宁化(今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的学者、书法家。他原来是南唐官员,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后,一些南唐官员被北宋朝廷连续任命,这个中就有郑文宝,他被任命为广文馆生。
在郑文宝离开故乡金陵,前往都城开封任职之时,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游船之中写下这首诗,抒发了他对故乡亲人的离愁别恨。由于这首诗感情朴拙,构思奥妙,意境幽美,当选入《宋诗三百首》之中。
在这首《柳枝词》中,郑文宝构思风雅,诗的末了一句“载将离恨过江南”,一个“载”字,将无形的、抽象的离恨,转化为有形的、有重量的东西,详细到可以用船来装载,让人分外清楚地感到离情别恨的深刻沉重。
这一新颖的创作手腕启迪了之后的许多词人,他们化用了“载将离恨过江南”这一句,创造出一些千古名句,著名的有: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苏轼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陈与义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六、《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喷鼻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
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阳光洒向江面,腾起了朦胧的水雾,笼罩着远处青翠的山峦,大江两岸的人家,屋顶的画檐连接着画檐。一片荷花亭亭玉立,浮出水面,让秋光也显得安宁闲淡。看水面上沙鸥在高下翻飞舞姿翩翩,美人的喷鼻香风透出珠帘,在十里的岸边弥漫。装饰富丽的游船仿佛从天边驶来,店家的酒旗迎风飘荡,真是让人爱煞这水乡江南!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张养浩是我们山东济南人,当他第一次来到江南之后,欣赏了江南山水如画的景致,见识了江南女子柔美的颜容,这让身为北方人的张养浩大开眼界,他惬意地写下这首散曲,抒发他对江南由衷的喜好之情。
在这首著名的写景元曲中,张养浩牢牢捉住清秋时节江南水乡经典的景物,用短短的七句就勾勒出一幅形象生动的江南秋色图,浑然天成,富有诗情画意,让人有身临其境的觉得。末了一句“爱杀江南”,用来抒怀,表达了他对江南水乡的满腔热爱之情。
以上便是笔者精心选取的六首著名的江南诗词,韦庄、王安石、文天祥等六位著名墨客抒发了各自的江南情。好友,当您欣赏了江南的诗情画意与离情别恨之后,您对哪一首诗感悟深刻呢?欢迎好友们留言、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