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帝王家,兄友弟恭,骨肉亲情,血脉相连在巍巍皇权面前切实其实是个奢侈的童话。
1、秦二世胡亥:一朝阎乐统群凶,二世朝廷扫地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时本想写信传位给驻守边关宗子扶苏,不料暴亡。
赵高、李斯为巩固权势与胡亥修改遗诏,逼迫宽厚仁爱的扶苏自尽,扶胡亥登上帝位。
胡亥当上天子后,为稳固皇权,将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无情地残杀。
秦王朝在武统天下后,没有顺应民意休养生息,秦二世更是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终于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陈胜吴广叛逆。
秦王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仅仅14年,如果是扶苏登基履行仁政,秦二世而亡的历史或许就此改写。
《秦门·胡亥》(唐)周昙
鹿马何难辨是非,
宁劳卜筮问安危。
权臣为乱多如此,
亡国时君不自知。"
2、魏文帝曹丕: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曹操的次子,三国期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天子。
曹丕多才多艺,但弟弟曹植文采风骚更胜一筹,深受曹操宠爱。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未定,难免影响下属。
韶光一长,下属间逐渐形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
兄弟两各结为同党,相互排斥开始夺嫡之争。
终极曹丕利用各种计谋,在继续权的争夺中降服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曹丕继续魏王之位后,就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成诗,不造诣杀之。
曹植急中生智完成了这首《七步诗》,曹丕听后不得不服,只能遵守诺言放过曹植。
但此后曹植忧谗畏讥,如履薄冰,名为藩王,实同囚虏,烦闷而终。
《七步诗》曹植 (三国·魏)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隋炀帝杨广: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隋文帝杨广是隋文帝次子,他是一个弑君杀父、荒淫无道的天子。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天子,他闭幕了中原大地南北分裂的局势,首创“开皇之治”盛世。
隋文帝是个长于治国理政的天子,却不是个合格的父亲,没有教出贤明君主。
隋文帝杨坚在建立隋朝后,便封了宗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
但次子杨广费尽心机长于伪装,好博父母欢心,小心谨慎行事。
哥哥杨勇以为地位稳固任性而为,终被废黜。
在隋文帝杨坚生病后,杨广急于密谋上位被老爹杨坚创造。
在太子之位被废前,杨广调集心腹破釜沉舟,毒去世父亲杨坚,又假传隋文帝的遗嘱,杀害兄长杨勇。
隋炀帝在位期间荒淫无道,屠戮不断,社会抵牾激化,各地群雄四起,烽烟不断,也让隋朝两代而终。
《隋门·炀帝》周昙
拒谏劳兵作祸基,
穷奢极武向戎夷。
兆人疲弊不堪命,
天下嗷嗷新主资。
4.唐太宗李世民:纵有贞不雅观留百世,难逃千古骂名传。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次子,精彩的政治家、计策家、军事家。
他的文治武功,雄才伟略可称为千古圣君。
但人无完人,在太宗天子上位为君王时,也是骨肉相残,血流成河。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夺嫡过程中,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去世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等,被立为太子。
不久唐高祖李渊逊位,李世民登基,首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不雅观之治。
七绝 玄武门之变(咏史诗)
花开两朵并蒂莲,
本是同根却自残。
纵有贞不雅观留百世,
难逃千古骂名传。
5.宋太宗赵光义:烛影斧声,千古迷案
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的第二位天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从太宗赵光义继位开始,就给人不足光明磊落的觉得。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攫取江山,赵光义是个中的主要参与者。
50岁的太祖病重,光义入殿后,太祖屏退宦官侍女,兄弟两人斟酒对饮。
从殿外远了望去,只见烛影摇红,烛影下光义时时离席,似有不可受的景况,不久太祖用柱斧戳地,大声对晋王说:“好自为之!
”顷刻间太祖驾崩,当时正是漏下四鼓.“晋王赵光义遂奉遗诏继续皇位.”
这便是千古迷案太祖之去世“烛影斧声”。
明成祖朱棣:靖难何须百万兵,驰下世界任纵横。
明成祖,明朝第三位天子,年号永乐,后称永乐天子。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因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纳一系列削藩方法。
触碰藩王利益,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战役历时四年,战乱中建文帝着落不明。
同年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
听说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后,亡命曾赋诗曰:
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
风尘一夕忽南侵,定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九五之尊的皇位,到底引发了多少父子、兄弟、叔侄、亲人翻脸无情,刀兵相向,造就了封建时期帝王将相许多无法避免的悲剧。
都道世间繁华冢,无情最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