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是秦韬玉

秦韬玉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
但他考试运不佳,累举不第;之后为权势宦官田令孜当幕僚,终于得以官至丞郎,判盐铁买卖。
后来,当黄巢率叛逆师攻占长安,秦韬玉又随着唐僖宗入蜀,从而被特赐进士及第,榜上有名。
田令孜又提拔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他也被时人戏称为“巧宦”。
但末了,秦韬玉又不知所终。

只管历史没有留下他生卒年的只言片语,但幸好,我们还可以从诗里感想熏染到秦韬玉变幻莫测的诗意人生。

《贫女》

冷门诗人热门作  秦韬玉

蓬荜未识绮罗喷鼻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骚高格调,共怜时世俭装扮。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作为秦韬玉的传世之作,《贫女》以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名扬四海。
全诗用贫家绣娘的独白作为感情基调,隐喻了秦韬玉的怀才不遇之凄凉心境。
不扮装的绣娘正如不被众人所重的文人一样,承受着不为人知的伤痛。

有没有想起什么?

——同是天涯沉沦腐化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桧树》

翠云交憔悴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

深盖屈盘青麈尾,老皮张展黑龙鳞。

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

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大半文人风骨,多落在山林之间。
秦韬玉也不例外。

大概是屡败屡战的科举之路让人倍感怠倦和焦灼,他走入了深山老林,徜徉在天地的灵气里,品味草木苍翠和风雨萧瑟,感慨世事如梦,岁月不待。

《八月十五昼夜同卫谏议看月》

常时月好赖新晴,不似年年此夜生。

初出海涛疑尚湿,渐来云路觉偏清。

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

岂独座中堪仰望,孤高应到凤凰城。

这首诗妙在寓情于景,秦韬玉用颔联的14个字,把对人生波云诡谲的大彻大悟,与海洋和云朵的千变万化相领悟,实现了寓情于景的艺术追求。

末了,尾联用“独座”和“孤高”,将曲高和寡的失落落和落寞之情也展现得气势恢宏,不落俗套。

燕子

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次抛却绣工夫。

不知道大厦的主人让不让燕子在这里安家,已经很多次衔泥回来做窝了。
也偶尔会与母燕子说悄悄话,好几次说着说着就忘却连续做窝了。

秦韬玉不雅观察细腻,将一只燕子的生活情态用清新可爱的叙事办法娓娓道来。
他会用谈天聊到朋侪近况的诙谐语气、好奇大宅的主人会不会许可燕子的安家落户,也会留神到燕子和它的“佳人”说悄悄话、情之所至乃至会延误衔泥做窝的进度。

意见意义横生,活气盎然。

《仙掌》

万仞连峰积翠新,灵踪依旧印轮巡。

何如捧日安皇道,莫把回山示众人。

已擘峻流穿太岳,长扶王气拥强秦。

为余势负天工背,索取风云际会身。

气势滂沱是《仙掌》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类豪迈壮阔的风格,在秦韬玉的作品里不多不少,大概是二心坎深处对峙功立业、壮志凌云之渴望的真实写照。
山道险要,峰巅巍峨,挡不住秦韬玉的脚步。

云从龙,风从虎。
他期待的,是一场风云际会。

一次贤臣遇明主,明珠不暗投的机会。

《隋堤》

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阴埋野色万条思,翠束寒声千里秋。

西日至今悲兔苑,东波终不反龙舟。

远山应见繁华事,不语青青对水流。

惯看秋月东风的秦韬玉,彷佛是一位乐不雅观的悲观主义者。

柳树、河堤以及沿途的风景总会让他倍感忧闷悲哀,而看到远山,他会感慨繁繁华三千之缥缈茫然,终会幻灭,正如其平生遭际——虽出身官宦人家,却屡考不中,只得在起伏不定的动荡里专一钻营,才终于得到一官半职。

但还好,秦韬玉为我们留下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