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六年时,李清照33岁,这年寒食节前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出外游仕,只留下李清照自己独守深闺,有感春日的景象和各类景象,一种离愁感油然而生,一腔苦处无人可诉,于是在满怀思念中写下了一首极其著名的《念奴娇》词作。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冷落庭院,又斜风小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各类恼人景象。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苦处难寄。

李清照最著名的念奴娇个中四字被评价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喷鼻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首句以环境起,“冷落庭院”,写词人所居住的深深庭院,由于寂寥无人,以是显得寂寞幽深,读完便引人伤感,更何况本就孤寂无人的庭院中,还有斜风小雨相逼,“又斜风小雨,重门须闭”,词人关上门儿,仿佛要将这斜风小雨关在表面,但殊不知,这门一关,也将心境的凄苦关在了心中。

“宠柳娇花寒食近,各类恼人景象”,词人由斜风小雨而想到宠柳娇花,再以各类恼人景象陪衬,更显得无限惆怅。
这两句中,“宠柳娇花”四个字极妙,是与李清照著名的“绿肥红瘦”相齐名的佳句,字少而意深,足见炼字之风雅。
由于寒食清明将近,以是红花垂柳,都开始伸展自己的身躯,人们也都十分喜好这春天的象征景物,以是用“宠”、“娇”两字来形容柳和花。
不过,因之前面有斜风小雨,后面有各类恼人景象,这就让人游赏不成,因之而更显惆怅了。

接着一笔由景物引出人物,“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所谓“险韵”是指用一些冷僻难押韵的字做成的诗,而“扶头酒”是一种让人易醉的酒,词人由于斜风小雨而关闭重门,又由于庭院冷落而孤寂难捱,以是便饮酒赋诗,诗成酒也醉,醒来后,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妙在易安以“闲”字入词,将伤春怀人之情,暗含个中,读之令人寻味。

接着“征鸿过尽,万千苦处难寄”,因此鸿雁传书的典故,来暗喻爱人走后,相思无限,且无只言片语,以是万千苦处虽在心头,却也无处诉说,只能深埋在愁绪之中。

下片开头三句,“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仍旧是承接上片万千苦处之意,由于连日景象不好,且微寒,以是词人在关闭重门后再下帘幕,可想而知,楼中的悲惨之情了,词人斜倚栏干,也仍旧是愁闷而已,于是词人想到睡觉——

“被冷喷鼻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可是罗衾不耐春寒,于是从梦中惊醒,醒来又不愿即起,以是只能辗转反侧。
要知道词人是真的有愁情,以是读来字字真实,令人冲动。

本来整篇词中都有清苦之感,但是词到末端,居然又引出了无限希望,“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清晨起床时看到庭院中的景致,清新豁达,让人顿生一种活气勃勃的觉得,于是“多少游春意”,且看到“日高烟敛”,该当是个大好的晴天了吧!
可是词人并非肯定的去说,而因此问句结尾,“更看今日晴未”?如此一来,读之便更有无尽的余味了。

这首词以“春情”为题,但是却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景象,从阴雨转到了晴天,一条是词人的心情,从愁绪满怀转到了轩朗通亮,而且这两条线索相互伴随,感情的低沉有景象的缘故,后来景象的放晴也影响到了词人的心情,这样融情于景,当真是天衣无缝,给人浑然天成的觉得,而且这首词,炼字造句也都极佳。

所往后世许多人对这都城讴歌之极,比如清朝王士祯评价说“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明朝的大才子杨慎更是说“情景兼至,名媛中自是第一”。
这并非夸年夜的说法,千古第一才女的隽誉,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