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本诗可以说是一首“饮酒乐”主题的诗。写的很放松,很故意趣。
诗的开头说,夜里坐在湖边,湖上明月百看不厌。白天行走在湖边,对付湖光山色百看不厌。
夜坐、昼行,有动有静。而且很讲道理,夜晚光芒不好,并不适宜走动,白天倒可以沿着湖边走一走。“不厌”两个字,表达的情绪,有一点像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李白诗中,是将自己的心情,和把敬亭隐士格化之后想象出来的心情进行了糅合。相对来说李白诗中境界更高一些。而本诗的主题更为集中一些,写的便是张谓自己的感想熏染。
夜坐湖边,面前杯中酒总是满的。也便是说,饮酒的人不止张谓一位,至少还有招待张谓的主人。既然酒管够,那么心中万事都不在话下。
主人家境殷实,存粮百余石,或者俸禄百余石。这解释诗中的主人也是不大不小的官僚。用粮食酿造数斗酒该当不会吝啬心疼。这句话写的挺风趣,是相熟朋友之间的玩笑。
既然不担心酒水匮乏,那么宾主一定要尽兴尽欢,省得喝不高兴,日后想起会以为遗憾。
归路在茱萸湾头,“赊”字的意思是比较远。看来饮酒的地方是在湖边人迹少至的地方,环境上自然非常宁静,不用担心别人打扰。喝到尽兴,可以借宿黄翁家。
这两句很像是拉家常,谈天。暗示着本诗中的酒局并不是带有心机和应酬的压力性酒局,纯粹便是放松。这种酒局没有人会不喜好,没有人希望结束。
在美好的风光之中,在闲适的气氛中,如果没有一醉方休,那么便是对不起东边花园内的花朵。
本诗的主题,每每会令我们读者想起诗仙李白的同主题诗作。比如著名的《将进酒》,李白的饮酒犹如他的性情,豪迈不羁,直抵内心。而张谓写作的本诗却是淡淡的,饮酒乐趣在于周围的环境以及身边的朋友。
张谓很长于把大略的道理融入到诗意之中。比如他非常著名的《早梅》,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水边梅花先开放,这便是自然之道。犹如张谓其他诗作一样,本诗的风格取向以清新脱俗为主,诗中所讲述的道理是自然之道,但是又和诗意领悟的很好,形成了很独特的醇厚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