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人不可貌相,但以貌取人这种情形却一贯都存在,在古代更是如此,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前几天熬夜看完了悬疑剧《大唐诡事录》,里面精彩的剧情真是让人不克不及自休。
剧中有几个案子的主谋便是由于身体样貌弗成,被他人看轻在官场上难有作为,从而走上歧路。
比如鼍神案中的主谋曾三揖,他当年苦读诗书,只因他长相丑陋,主考官说他有损大唐脸面,次次考试都名落孙山,无奈只能任职司仓参军这样的下级官员。就这样平日里还因容貌常常被人看不起,曾三揖虽有满腹治国之策,一贯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于是假借鼍神的名义出面,让那些庸碌无为的官员拜倒在他面前。
当然这可能只是一个虚构故事,但也是当时社会征象的一个缩影,由于唐朝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丑”墨客,仕途都很坎坷。
比如温庭筠,就长得容貌异人,人送外号“温钟馗”,他给人当门客,却由于容貌丑陋,而被拒之门外。
还有我们本日要讲的罗隐也是如此,虽有才华但也是出了名的容貌丑陋。
罗隐诗名远扬,才华横溢到宰相郑畋的女儿,看到罗隐的诗歌,当即被他才华所倾倒,乃至产生了非君不嫁的动机。
这原来是一桩才子佳人的美事,可宰相女儿看到罗隐的容貌后被丑哭了,不仅心里好感全无,乃至关于连罗隐的统统都谢绝,谢绝读他的诗,他同乡的诗歌也不读了。
罗隐自己也吃遍了容貌的苦,他生平统共考了十多次科举,却次次落第,历史也戏谑他一个“十上不第”的光荣称号。
才华与边幅不能并存在罗隐身上表示得淋漓尽致,罗隐虽丑,但他的才华却不是虚的,他与温庭钧、李商隐并称当时三大才子,生平的诗和文章也都为众人所推崇。
本日我们就来看看他在人生低谷时写下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罗隐用一种非常平淡随缘的口吻来描写自己内心的失落落,从而也使得这首诗别具一格,成为了一首难得的佳作。
尤其是诗中千古名句很有李白的遗风,至今传唱不衰,以是总有人把它当成李太白之作。
得即高歌失落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
罗隐·《自遣》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晚唐昏庸的君主,无能的考官,一次又一次选择让他落榜。
便是在这样一个时运不济的痛楚中下,罗隐写下这首诗来安慰自己。
得即高歌失落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人啊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再多的新愁旧恨,也影响不了我悠然自乐的心情。
首句用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来描写,让人觉得到一个不拘礼法的狂士形象跃然纸上。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曾经写了一首诗给李白,李白痛饮狂歌是由于仕途上的不快意。
罗隐此时的多愁多恨,大多都是来源于此,由于他的命运和李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年少成名,仕途都很不顺,同样壮志难酬。
但活在世上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这个世道如此,我也无能为力去改变,还不如不去想,这样自己还能活得更加逍遥清闲。
“愁”也悠悠,“恨”也悠悠,这是对前一句“得即高歌失落即休”的进一步阐述。
目前有酒目前醉,嫡愁来嫡愁
以是本日有酒就高兴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嫡的忧虑就等来日诰日再来烦愁吧。
这一句是千古名句,至今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诗词之一,也安慰无数失落意中人。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表现了墨客自己,乃至古代很多文人的一种心态和生活办法——借酒浇愁,及时行乐。
有人说这是一种得过且过颓废的思想,但这个要看我们如何去欣赏,文学本来便是见仁见智的存在。
我们如果单看诗中的一句话,的确有悲观沉沦的意思,但整首诗通读下来,再遐想一下墨客当时境遇,你就会读懂罗隐洒脱开阔的人生态度。
至少我在罗隐这首诗中,能感想熏染到他作者想表达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什么事都如你的意,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毕竟在本日你还有酒。
我们要学着用豁达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苦厄,活在当下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为来日诰日忧虑,由于我们每每担心着来日诰日,到末了的结果却是连本日都没有过好。
目前有酒目前醉,嫡考试考不上那就不考了,大不了散发弄扁舟,以是罗隐在接连落第后选择了另一种活法,他决定罢考东归,隐居九西岳,并因此改名隐。
幸运的是在他人生的末了阶段,终遇朱紫杭州刺史钱镠,得以施展才华。
以是,无论是你是喜是忧,都是要度过一天,何不适当调度一下生活办法,让自己快乐的活在当下,再去面对来日诰日。
-END-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