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熟的莫过于五绝、七绝、五律和七律。
不过,对付那些才华横溢的唐代墨客来说,五言和七言的格式限定,知足不了他们对付情绪的抒发,知足不了他们对付文学创作的探索,知足不了他们对付自身才华的整体展现。比如本日我们所分享的一首唐诗,是唐代著名墨客刘长卿所写的一首六言古诗。
且看:
这首唐诗的题目是《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写于刘长卿被贬之时。题目当中的“梁耿”是刘长卿的一个好朋友,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一个书法家。
我们阅读这首古诗很随意马虎就会被这首诗中的中间两联所打动。“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以“鸟”写人,写当时墨客和朋侪离去被贬远去的经历;“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更是寓情于景,写墨客对付自我命运的抒怀。
比较刘长卿的那些非常出彩的五言古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首六言诗显然要冷门很多。毕竟刘长卿自认是“五言长城”,他自己也承认最出彩的诗歌便是那些五言古诗。不过当我们仔细品读这首六言诗也能够创造,在这首古诗当中也蕴藏着刘长卿向来在诗歌当中所表示出的清丽之美,意境悠悠。
开篇便是一幅清丽而又带有几丝悲惨的图景,“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江水如此清澈,昼夜奔流,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尽头?眼看着夕阳落下,“孤舟解携”,墨客乘坐的小船也解开了缆绳,离开这熟习的地皮要奔向被贬之地。
而后的诗句更有清丽之美,“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旅途刚刚开始,看那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一下子离田地很近,一会又飞得很远;在这样的意境之中,船中的行人却要伴随着流水忽东忽西。看似和天空中的小鸟一样一直奔忙,但是却远没有小鸟那般自由。
转眼间薄暮已过,夜晚来临。“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看那天空中的白云在空中飘荡,瞬间漂流千里万里;皎洁的月光更是普照大地。如此的景致很美,但是,由于墨客被贬的经历,使得这图画带有了几分悲惨。
末了的两句古诗直接的写出了墨客此时此刻的心情。“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次遭遇被贬,墨客的内心是“惆怅”的,怀念故乡,怀念故地,怀念故人,那绵绵的情丝就犹如江边上的芳草一样平常,如此浓郁,在心头挥之不去。
这是一首被贬不得反面故人分离时所写的古诗,但是却没有李白那样的豪情,也没有杜甫那样的沉郁,有的只是景致中的意境悠悠。个中所勾勒的清丽景致之美,更是令人沉醉。尤其是“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24个字,情含景中,情景交融,真乃出彩之笔。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