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定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论语心得:

六十而耳顺。

耳顺,真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知易行难,很多人乃至一辈子都无法做到。
所谓耳顺,便是听到各式各样的言辞都不会滋扰到自己的感情,或者说因各种言辞泛起的感情都不会旁边自己,当然诸多言辞中又以批评指摘乃至莫须有的诋毁一类最令人不悦。
可以说,比“人不知而不愠”不知赶过了多少个等级,已然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此时任何言辞都已然无法侵害到他本人。
由于他已然不为外物、不为别人的评价所扰,他知道天下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他更晓得别人的评价,无论是主不雅观还是客不雅观,大都是片面的,但也都有可取之处,古人云:闻过则喜。
因此他更多的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别人跟自己非亲非故,还能如此诚挚地指出自己的缺陷,当然听着耳顺了。

论语心得何谓耳顺

遐想到大家日常生活,有不少人在生活事情中,某个人的无心之语,即便不是针对自己,有可能会让自己铭心镂骨大半天,更何况是别人故意针对自己的言辞。
毕竟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最看重的还是别人的认可、尊重与讴歌。
而且言语也是有力量的,有时乃至大地惊人。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以丧邦。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说“祸从口出”,便是告诫我们要当心言语的负面浸染。
言语之以是有如此大的浸染,是由于“言为心声”,最随意马虎影响心的是言语,最随意马虎伤心的也是言语,因此俚语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老子也说:美言可以市尊。
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
明白了这点,我们既可以多说爱语以暖人,亦可以看破了它而不受其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