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荐书:《新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8首》
《新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8首》
杨雨 著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9年8月
近期网上有个段子,讲人为什么要读书:举个栗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哎呀我去,这么多鸟,真好看,太好看了!
”以是,我们一定要多读书!
段子总归是段子,但是,当我们在美好的中秋佳节,走在夜空下,吃着月饼,百口人在一起赏月时,我们除了说一句“玉轮真美”,乃至略为“高等”的“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可以评论辩论些什么呢?
中秋节,俗称“团圆节”,部分地区又称“女儿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韶光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由于刚好在秋季正中,以是叫“中秋”。也有一些地区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日。古时候,在中秋节时,一些地区的妇女或姑娘要在晚上祭月。祭拜之后,家人团团围坐在院子中,以吃月饼、喝桂花酒、赏月为乐。这样的环境之下,自然也少不了吟诗作赋了。
作为《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点评专家,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杨雨老师讲授的传统文化诗词,宛如清风小雨,润民气脾。杨雨老师为小学生主编的新课标2019年部编版语文新书——《新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8首》,完美阐释了中华经典文化。个中,《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十五夜望月》这两篇古诗为咏月名篇,大家可以随着杨雨老师去品读。
内容简介
《新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28首》,收录2019年部编语文新教材所有指定必背篇目,根据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生理特点科学设置栏目,每首诗词都配有注音释义与赏析,让孩子们无障碍阅读,贴合诗意的精美插图,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古诗文的理解,领略传统文化精髓,能够帮助孩子们开启一个诗意的童年。这些收入小学一到六年级上、下册部编委新编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诗词,纵情祖国壮美河山,和柳宗元一起独钓寒江雪,与白居易一道忆江南。四季美景,家国情怀,豪情壮志,逐一书写。品风尚人情,看世间万物,咏物抒怀,让每一个浩渺的星空,广袤的大地都有风采。
诗词赏析
《天竺寺八月十五昼夜桂子》赏析
本诗创作之时正是中秋夜晚,加之前一年墨客高中进士,正斗志昂扬,因而,墨客借吟咏桂花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诗的首句描述桂花掉落的场景:零落的桂花花瓣,犹如颗颗玉珠从玉轮上散落下来。这一句交代了韶光,奠定了全诗轻松、愉悦的基调。
诗的次句是对墨客捡拾桂花的描写: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创造花瓣上还有星星点点刚凝起的露珠。这一句阐述了墨客中秋赏夜景的美好心情,也表明了墨客此时人生道路的顺畅。
诗的第三句是墨客的迷惑: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句透露出墨客对桂花的怜惜,展现了墨客对美好事物的神往。
诗的末句是墨客的遐想: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该当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下来送给我们的吧。这一句描写神话传说,意境幽美。
这首诗利用比喻、遐想等方法,将神话传说、离奇想象以朴实的措辞、肯定的语气煞有介事地从正面表述出来,寓虚于实,寓假于真,使诗歌别具情味。
《十五夜望月》赏析
这首诗意境幽美,墨客利用形象的措辞,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我们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境界里。
诗的前两句写中秋佳节的月色: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枝栖息着三两只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这两句写景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两个字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乌鸦栖树的景况,又陪衬了月夜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让人遐想到凉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诗的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今夜的玉轮分外清明,人们都在仰望,不知这一缕秋日的思念之情将落到谁家。这两句诗采纳了忽然宕开的写法,墨客从一个人的望月遐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而不露。明明是自己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墨客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奥深厚。一个“落”字,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光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作者简介
杨雨,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百家讲坛》资深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点评专家。
红网时候 蔡娟 整理宣布(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对本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