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原籍徐州琅琊(今山东临沂),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随着叔父诸葛玄千里迢迢去扬州豫章(今江西南昌),途中却听说诸葛玄的豫章太守被朱皓取代,只好转而投奔荆州牧史刘表。
诸葛亮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于是诸葛亮躬耕地古隆中究竟属于本日的南阳市还是襄阳市,就成为两地文人争执的话题。
就像赤壁之战究竟发生在黄州还是蒲圻,也让人辩论不休。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认为,诸葛亮躬耕地在当时的南阳郡邓县,间隔襄阳县城西边20里,以是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当然不错。
不过,谭其骧没有详细论证,恰好我来补充发言。

历史上有两个邓县,一个是公元前678年楚国灭亡邓国设置邓县,在本日襄阳樊城,后来属于南阳郡,西晋时邓县析出邓城县,南宋时并入襄阳。
另一个邓县原来是邓国一部分的穰邑,公元前312年被韩国吞并,公元前296年被秦国吞并,公元前272年邓县、穰邑都属于南阳郡。
穰邑在秦昭王期间属于禳侯魏冉的封邑,后来秦昭王收回封地设置穰县。

公元197年西凉军阀张济缺粮进攻荆州,中流矢而亡。
张济的侄子张绣接管军队,刘表让张绣驻扎在南阳郡穰县,帮他看守荆州的北大门。
199年张绣在贾诩的煽惑下屈膝降服佩服曹操,于是穰县也就成为曹操的掌握区。
200年刘备投奔刘表,201年被刘表安置在南阳郡新野县,连续看守荆州的北大门。
497年北魏孝文帝元弘把荆州治所迁到穰县,583年隋文帝杨坚把南阳治所迁到穰县,619年唐高祖李渊废除南阳郡改为邓州,治所也在穰县,后来南阳郡与邓州多次来回改名称。
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废穰县并入邓州,邓州从属于河南南阳府。
清朝雍正年间,邓州缩小为直隶州(犹如县级市),1913年民国政府废州为县改为邓县。
1988年邓县撤县改市,改为县级市邓州市。

诸葛亮躬耕地今天属于襄阳照样南阳

既然诸葛亮随着叔父投奔荆州牧刘表,此时荆州治所在襄阳城,诸葛亮的大姐出嫁襄阳王谢蒯祺,二姐出嫁庞德公之子庞山民,诸葛亮娶了襄阳绅士黄承彦的女儿,诸葛亮的“朋友圈”都是襄阳文化名人,这解释诸葛亮只可能躬耕于襄阳城附近。
穰县(今河南邓州)、新野处于刘表与曹操对峙的前哨,嫁入襄阳豪门的两位姐姐,不可能让弟弟诸葛亮在靠近曹操掌握区的穰县、新野及其以北地区居住,因此诸葛亮躬耕于汉末三国期间的邓县即本日的襄阳樊城,是可以合理解释的。

诸葛亮躬耕地,该当是当时的荆州南阳郡邓县,也便是本日的湖北襄阳樊城。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没有错,这里属于南阳郡。
诸葛亮“躬耕于”襄阳也没错,这里本日属于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