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真拍浮的猫,一个喜好诗词的读书人。
记得关注我,和我一起欣赏2首很冷门的古诗词,历经千年风霜,却能够惊艳民气。
第1首,《四禽言》:不如归去,锦官宫殿迷烟树。天津桥上一两声,叫破中原无住处。不如归去。
脱却布裤,贫家能有几尺布。寒机织尽无得裁,可人不来廉叔度。脱却布裤。
提葫芦,年来酒贱频频沽。众人皆醉我亦醉,湘江唤起醒三闾。提葫芦。
行不得也哥哥,湖南湖北春意多。九嶷山前叫虞舜,奈此乾坤无奈何。行不得也哥哥。
这首诗实在可以算作四首诗,或者是一组诗。所谓“四禽言”,便是借四种飞禽来代言,引出墨客的心声。
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元代初年的“梁栋”。他遭逢国破家亡的大变革,无力改变命运,只好选择隐居山中。
这首《四禽言》不但反响出墨客的苦闷心情,也反响出千年前那个时期的悲哀,反响出一种人生无可奈何的悲哀。
先来看第一首,“不如归去”,显然是“杜鹃鸟”的叫声了。同时,不如归去又可以从字面阐明为“不如回去”,以下三都城具有相同手腕,具有一语双关之妙。
锦官宫殿迷烟树,大概是怀念宋朝富丽堂皇的宫殿。而宋朝灭亡之后,宫殿荒漠,只剩下默默寒烟。
此种“只是朱颜改”的景况,大概可以参看韦庄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以及王沂孙的“太液池犹在,悲惨处、何人重赋清景。”
“叫破中原无住处”相对来说比较直白,但是也比较具有诗的味道。墨客借助杜鹃的哀鸣,表达了当时山河破碎的巨大创伤,有一种无力回天的挫败感,使人沉浸在悲哀之中无法自拔。
故而末了“不如归去”,虽然是鸟的叫声,却更像是墨客抚慰自己的无奈话:“别想了,别管了,躲在深山,忘却统统吧……”
再来看第二首,脱却布裤,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别号杜鹃鸟,但墨客这里显然认为两种鸟不同,不然就不算“四禽言”。该当是墨客所见的布谷鸟与杜鹃鸟外面不同,以是称为两种鸟。)
脱却布裤的说法,可能是来源于苏东坡的《禽言诗》,属于一种象声词:“南山昨夜雨,西溪不可渡。溪边布谷儿,劝我脱破袴。不辞脱袴溪水寒,水中照见催租瘢。”
而到了墨客这里,却利用“脱却布裤”的字面含义,说老百姓没有衣服可穿,写出了宋末元初百姓的悲惨生活。
可人不来廉叔度,这是用了《后汉书·廉范传》的典故。
当年蜀郡为了防止失火,禁止老百姓夜晚烧火。廉范到任后,为了做事老百姓,废除了这条禁令,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百姓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所往后世就用“裤襦”来指地方官吏的善政与美政。
以是这里的“脱却布裤”就非常奇妙了,显然是说元代的官吏根本没有美德,让老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无比期盼“廉叔度”的到来。
只可惜,在元代,这样的美好欲望只能是一种无济于事的空想。
再来看第三首,提葫芦是“提壶芦”鸟的别名,别号“提壶”,“身麻斑,如鹞而小,嘴弯”。
这首诗紧张表达墨客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力感,他只能把悲痛隐蔽在心里,选择借酒消愁,而事实上则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众人皆醉我亦醉,湘江唤起醒三闾”。这两句非常精彩,墨客选择与众人同醉,深刻揭示了自己的懦弱与无能,但同时他也期盼着那个浊世里还有屈原一样的伟大人物,来让大醉的人间规复一丝复苏。
再来看第四首,“行不得也哥哥”,是鹧鸪鸟的叫声了。
此诗同样是抒发国破家亡的伤痛之情,墨客感叹虽有尧舜也无力回天,无法改变宋代灭亡的结局。(奈此乾坤无奈何,有的版本写成奈此乾坤无路何,个人以为无奈何更佳。)
这首《四禽言》通过四种飞禽的声音,一语双关,奥妙遐想,蕴藉而又直白,普通而又典雅,感情朴拙,时隔千年依然有魅力,令人刮目相看,感叹良久。
第2首:静数谯楼鼓,一二三四五。惟有狱中人,声声听得苦。
古代兰溪有个章某,他身为读书人,却由于贫苦而拖欠赋税,因而被衙役抓到县衙的大牢里。
到了晚上,章某夜不能寐,听到外面的“楼鼓”之声,更是增长了许多愁苦之情。
以是他在大牢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诗。诗的措辞比较普通,但是很有传染力,足以穿透千年。
一二三四五的利用,看上去是打油诗,但表示了一种孤苦无聊之感,实在与鲁迅师长西席的“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有异曲同工之妙。
“声声听得苦”,虽然笔墨略嫌直白,不足蕴藉,但是身为监牢中人,墨客感情激动,反而由于直白之情而表示出感情之真,足有动听之处。
凑巧县令第二天察看大牢,创造了章某的题诗,十分欣赏,产生怜才之意,于是把章某放出了大牢,留下一段佳话。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诗词呢?大家还知道哪些好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喜好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
这对我非常主要。我是真拍浮的猫,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