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唐·李白《渌水曲》
这首诗措辞清新自然,蕴藉深婉,余味盎然。诗中描写采白蘋的少女瞥见俏丽的荷花,触发思念心上人的愁情,勾勒出一幅迷人的胜似春光的秋天景色,是李白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中写道:碧波荡漾的湖水,在秋夜皎洁的月光映照下,更显晶莹闪烁;洞庭湖的湖面上,一位俏丽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撷着白蘋。
池塘里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像一位妩媚佳人,想要说话,却欲语含羞;此情此景,姑娘不禁神魂摇荡,哀婉惆怅起来。
〔2〕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赤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喷鼻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模糊声。
——宋·林逋《湖上晚归》
林逋,北宋墨客。林逋从前浪迹江淮之间,后隐居于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措辞,描写墨客回家途中所见自然风光,勾画出一幅湖上晚归的俏丽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个中。抒发出墨客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以及对平淡、隐逸生活的神往。
诗中写道:我头枕船舷,躺在船中,回家的动机清清如水。面前山峦奇丽,景致如梦似幻,让人担心是否误入蓬莱、瀛洲般的瑶池。
长桥横跨在水面上,秋叶已经染霜,云峰谢倚,在晚霞中显得格外妖冶。
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鸟儿,小鸟沾着湿气,振翅而飞,犹如在躲避我;赤色的荷花婀娜多姿,喷鼻香气袅袅,仿佛在欢迎我的归来。
在这美妙的景致中,我逐渐靠近住所,从树林中传来熟习的鸡鸣犬吠之声。
〔3〕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唐•王绩《野望》
王绩自幼好学,博闻强记,然而遭逢浊世,两度出仕,皆因失落意而归隐,其诗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诗风清新朴素。
此诗描写其隐居之地的清幽秋天景色,措辞朴实清新,自然流畅,在散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秋日傍晚,墨客放眼四望,只见一派秋意颇浓的景致,宁静安详。
诗中写道:薄暮时分,我站在山的东边纵目了望,心中徘徊不定,不知道将去向何方。面前每棵树都染上秋日的色彩,每一座山峰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满载着猎物归来了。大家彼此相望,却互不相识,于是放声唱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4〕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撼;刚踏上遥遥路途,就顿生思乡的愁绪。洪亮的鸡鸣声传来,一钩残月映照着茅草店;木板桥弥漫着夜晚的寒霜,留下一行行早行客人的足迹。
片片飘落的槲叶,落满了荒凉的山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绽放在驿站的泥墙边。回忆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鸭和大雁,在岸边的湖塘里嬉戏徜徉。
这首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称赏。
诗中描写旅途中早行的景致,首联点题,清晨车马声不断,展现出门在外的人急于赶路的场面;颔联和颈联,描写行人行程艰巨奔波的情景;尾联写作者梦中的家乡,与路上的荒凉景致比拟,饱含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刻画出六种景物,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备受推崇。苏东坡称之为“唐人早行绝唱”。
〔5〕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唐·白居易《湖亭望水》
公元816年,白居易任江州司马。雨后初晴,他独清闲鄱阳湖不雅观赏雨后湖景,有感而作。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致,写景如画,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不雅观,抒发墨客独游的遗憾之情。
诗中写道:连日降雨,导致南湖水位上涨;雨过天晴,我这个北行之客来到南湖。
太阳逐渐西沉,夕阳在湖面投下一道道赤色的影子,碧水映照,色彩明丽;晚风停歇后,湖面风平浪静,没有一丝荡漾。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周围的民舍疏疏落落;湖水与岸边的沙滩齐平,停泊的船只也增多。
南湖俏丽的景致令民气醉,可我只能独自欣赏,无法与人分享这份宁静与美好!
〔6〕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宋·梅尧臣《东溪》
这首诗作于公元1055年,其时梅尧臣居丁忧已回到家乡。全诗环绕看溪水,描写水乡的奇丽风光,寄托墨客对山水以及人生的闲情逸趣。
尤其是颔联,被元代方回赞为“当世名句”,清代纪昀赞为“名下无虚”。
诗中写道:乘船来到东溪,不雅观赏溪景,面对着面前的美景,我乐不思蜀,迟迟不愿意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一幅悠然自得的神态;老树伸展着奇丽的枝干,朵朵鲜花,引人喜好。
溪旁短短的蒲草长得整整洁齐,彷佛经由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薄暮时分回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7〕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落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过山村落》
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秀的蚕种,成为浴蚕。
王建,唐代墨客,与张籍齐名。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
这是一首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诗,诗中从景写到人,将农事的繁忙与山村落的神韵融于一个“闲”字中。
全诗措辞清淡朴实,意象清新幽美,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表达出墨客对村落庄生活的喜好,使人百读不厌。
诗中写道:绵绵小雨中,偶尔能听到一两家的鸡在鸣叫,翠竹和溪流掩映着山间小路,一座板桥横跨在小溪之上。
嫂嫂和小姑相互召唤着去浴蚕选种,庭院中的栀子花悄悄地绽放。
〔8〕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这首诗是山水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滁州西涧》是一首写景七言绝句,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通过涧边幽草、深树莺啼、春潮带雨、野渡横舟等景致的描写,展现出滁州西涧的俏丽春景。作者将平凡的景物,勾画成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画卷,表达出墨客清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诗中写道:涧边丛生的幽草特殊让人喜好,欢畅的黄鹂在幽深的树林中婉转啼鸣。
夜幕降临,春潮伴着暮雨急急地涌来,水势更加湍急,郊野的渡口,只有一叶小舟随着水波荡漾。#春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