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清•郑燮《山中雪后》

早上起来,拉开门,漫山遍野白茫茫一片。
雪晴了,风轻云淡,太阳光透着冷意。
屋檐上没有融化的雪水点落,冻雪压着梅花。
梅花清冷孤傲的品质,不能等闲视之。

我家在一个小山村落里。
那时候,冬季特殊爱下雪,每次积雪很厚。

三首古诗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

雪晴了,屋顶融化的雪水,被冻成冰锥,倒挂在屋檐上,长是非短的,一溜儿排开,好看得很。
我们弄一根冰锥,握在手中,相互追闹,互比较拼。
渴了,从冰锥上咬一块,或抓一把雪塞进嘴里。

脚上的布棉鞋湿透了,放在锅灶下面或炕洞里烘干。
如果弄不好,鞋子烧了,母亲做一双新鞋要几天,买也没处买,只好穿单鞋了。

我们在雪地追跑,雪球在空中飞,空气中弥漫着雪沫儿和笑声,给寂静的村落落增长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看似亲密的好伙伴,搂肩抱背的在一起,趁人不把稳,一个雪球儿顺着衣服领灌进去,他又蹦又跳地风趣动作,逗引一片笑声。

在雪地玩耍,小手冻得红彤彤的,脸上冻得长了不幼年疙瘩,我们像小河边竹林里的鸟儿,玩得很高兴。

顺着小溪走到半山腰,有十几米高的小瀑布,我们叫扬水崖。
每年冬季,小瀑布变成小冰川,远了望去,晶莹透亮,成了一道俏丽的风景。
下雪天,白茫茫一片,我们怕危险,没有人到小冰川那儿玩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一道稀疏的竹篱,一条寂静的小路伸向远方,几棵落光花的树,刚长出新叶,未形成树阴。
一个孩子跑得很快,他在追着一只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菜花田里,再也找不到了。
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在野外里追逐嬉戏打闹,天性得到充分的伸展。

教室的墙顶上有一个鸟窝,几只幼鸟叽叽喳喳叫。
趁老师不在,我爬上梯子,去掏鸟窝。
还没有靠近鸟窝,几只鸟儿都扑棱棱飞走了,小伙伴们去追飞下来的幼鸟。
梯子倒了,我的下嘴唇磕破了。

那个时候,课外韶光充足,在山上挖药材、摘野果子,田间地头昔时夜人小尾巴,都有我的影子。
不知作甚苦,不知作甚忧,任性而为,天真又充满了乐趣。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闲居初夏昼寝起》

吃过梅子后,残留在牙齿之间的余酸,使牙齿变软了,透过窗纱,瞥见芭蕉叶更绿了。
夏日天长,从昼寝中醒来什么也不想,只

一句“闲看儿童捉柳花”道尽了儿童的天真、好奇、天真的心性,韵味深长,让人沉思,遐想。

收割小麦的时令,掐一把麦杆,编一个“烟锅”,老气横秋地噙着“烟锅”,学大人吸旱烟。
缠着父亲用麦杆编一个蚂蚱笼笼,在麦地里或草丛中征采蚂蚱……

初冬,野山果没有了,低矮的野酸枣树上,挂着几粒干瘪的枣儿。
摘几颗这样的枣儿,扔进嘴里逐步的嚼着,直到那酸酸的味道没有了,才吐掉枣核儿。

几年前,正是樱花盛开的时令,几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拣拾落在地上的花瓣儿,触动了我的心弦,当时写了一首叫《童趣》的儿童诗,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当时图片。

风摇了摇樱花树

一伙走丢了老师的孩子

蹲在花树下

纯净的眼神

专注地看着满地落英

稚嫩的小手

拾着地上的花瓣

逐一《童趣》

此情此景,恰好和“闲看儿童捉柳花”诗句的意境相吻合。

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从诗中探求逝去的童年,童年却在我们的影象里,似陈年迈酒,散发着醇厚的喷鼻香味,挥之还留,童心依旧。

(图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