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纳兰性德作为御前侍卫随康熙帝离京南巡,十月至江宁(即南京),康熙帝敬拜明孝陵。
贵族出身的纳兰性德触景生情,从统治者的角度,写出了这首怀古诗。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隐士,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全体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荣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霸占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领悟期间,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范例性。
虽侍从帝王,却神往经历平淡。
分外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光鲜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断交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浩瀚代表作之一。

秣陵怀古注释:

清代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古诗不雅赏及解析 涨常识

山色江声共寂(jì)寥(liáo),十三陵树晚萧萧。
山的景致同江水的声音都已寂寥,十三陵中树木在晚风中萧萧作响。
秣(mò)陵:金陵,即南京。
山色:钟山的景致。
江声:长江的水声。
十三陵:明代十三个天子(从明成祖至崇祯帝)陵墓的总称。
萧萧:此处状风声。

中原奇迹如江左,芳草何须怨(yuàn)六朝。
中原的奇迹与江左政权一样腐烂,芳草何必为六朝的往事而感伤呢?中原奇迹:指迁都后的明王朝。
江左:建都南京的几个政权。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纳兰性德的紧张作品有:

琵琶仙·中秋、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金缕曲·赠梁汾、采桑子·谁翻乐府悲惨曲、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平乐·将愁不去、木兰花·拟古断交词柬友、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蝶恋花·出塞、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采桑子·冷喷鼻香萦遍红桥梦、长相思·山一程、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画堂春·生平一代一双人、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采桑子·九日、采桑子·塞上咏雪花、满庭芳·堠雪翻鸦、摸鱼儿·午日雨眺、鬓云松令·枕函喷鼻香等。

《秣陵怀古》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