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的这类题材的诗词又会如何呢?唐朝不少墨客都善于写类似的诗词,尤其一些名家也写,而且写得颇为出色,比如王维。世传王维是诗佛,他的诗多有禅意佛性,但是殊不知,其还是一位应制诗高手,也善于于写所谓的“老干体”笔墨,而且写的情景交融,不知不觉中拍拍马屁。下面拈其三首七律来做一个解剖剖析,看看其高明在何处。
故此,老干体本身不是错,错在你不会写而已,可多向王维等古人高手学习,老干提诗词原来还可以这么写,高大上。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春望之作应制 王维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季候,不是宸嬉戏物华。
应制之诗,也即是应邀场合而写,须要笔墨庄丽而颂扬当下,并且不忘规矩为合格。这不便是范例的今人所谓“老干体”吗?
王维此作,整体紧张以描写景物刻画为主,但后四句尤佳。首句写渭水黄山,点明唐宫所在,以“秦塞”“汉宫”带出历史沧桑感。
第三句描写帝王御驾自蓬莱宫出巡,第四句写在兴庆阁道中回望苑花,都是扣题题目中的事情景物。虽然中规中矩,但也刻画的很光鲜详细,言之有物。
第五句说觚棱双阙,高入云霄,状宫殿之爱崇,言外之意不也是赞颂皇家之威严么?第六句写烟树万家,俱沾春雨,可见疆土之富庶。此春雨,或暗喻皇家恩典膏泽百姓,手腕高明如此,妙不可言。五六两句写景恢宏,笔墨工秀,尤其“雨中春树万人家”不用动词,全用名词,诗味相称厚重。
结句则写帝王出巡是乘时布政,不为了春游,这是正面肯定,立言可谓得体。吴梅村落《行围应制》诗:不向围中逢大雪,无因知道外边寒。立意与此差不多,也即为朝廷做肯定描叙。
如何?读完王维这首应制七律,是否假大空而口号呼喊?没有!
再看下一首。赐百官樱桃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自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餍饫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咏樱桃者,以摩诘及少陵《野人赠樱桃》诗为最。王维的诗看重朝廷的承赐,处处皆都写恩典膏泽之隆厚。杜甫的诗则看重又见樱桃,处处写的是怀旧之殷切,而略有酸楚。两者方向完备不同,但都不失落为好诗。但能把别人赏赐樱桃,写出来花来,王维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老干体就得这么写!
王维的首联点明百官见召的缘故原由,三四句写荐新才结束,就赏赐臣僚,并解释不是摘的树上残果,而是“春季以果物祭献宗庙“所用的精选果子,言外之意,这是多么隆重的赏赐啊。马屁可谓到家至极,不动声色便是捧一下。
五六句则写先赐者已归鞍携去,后至者仍络绎倾盘,可见赏赐的普遍,大家有份。也是从侧面写皇恩之浩荡。末了一联更是说大家多吃,不要怕热气,上头还有蔗浆赏赐呢,可以肃清内里热气。上皇的恩意可谓优渥隆厚也,王维这马屁手腕拍的也实属出神入化。
杜甫的樱桃诗则略有不同,其诗云: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几次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金盘玉箸无,此日尝新任飘蓬。
首句即直接点明重见樱桃。三句用“仍”字,四句用“同”字,都是承接首句而来,而且尚是虚写。五六句追忆宫门拜赐,王维诗中写的是目前承平盛世,杜甫则写的由此回顾过往盛世景象。在家国沧桑之后,只有多情的野老,还赠给我朱樱,而当年玉箸金盘,真不堪追忆也,满腹的酸楚不言而喻。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王维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前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箫向碧空。
看看这首,皇恩浩荡,赐作者一同去九成宫避暑,怎能不写诗表示戴德呢。
首联写岐王退朝,借得九成宫来避暑,只是阐述事实而已,中规中矩。接下来中间四句则描写宫中台榭,水光山色。林花迎剑佩之光,钗钿耀烟云之色,真上界之清都,故尾联收句说这九成宫这么好,何必去寻求瑶池呢,言外之意即是这地方比瑶池还好。又是不露痕迹的赞颂颂扬,王维对此笔墨技法真是娴熟。
读完王维的三首七律,感官如何?虽然三都城是赞颂皇恩之厚重,但读来不会令人以为厌烦,反而会以为戴德是该当如此。王维均以客不雅观的描摹场景与事物,不知不觉中各种映衬或隐射出皇家这种恩赐与威严,读者身临其境,代入感很强,故不会以为空洞无物,而生反感。
这才是老干体的至高创作境界,今人很多人写的口号体,与之比拟如何?我前几天一文所点出的老干体问题,很多朋友必以为然,觉着也没什么问题。看了本文觉得如何?这便是诗词高手与庸手的差异!
以是,老干体不是写不好诗词的借口,而是习气写老干体、口号体的人,并未晓得诗词的真正手腕与内涵。#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