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飞机上俯瞰,可以创造彭州有一些巨大的佛塔群,隐立于深山之中。六座古佛塔,三座就属于第九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居院塔、正觉寺塔、镇国寺塔。塔因寺得名,但历经千年,寺已不在,但长满荒草的塔身仍旧耸立,默默陈说着我国辉煌的建筑艺术和彭州那段兴盛的喷鼻香火历史。
龙兴塔
天彭第一奇
地址:天彭镇龙兴北街1号
提及龙兴塔,彭州人可谓无人不知。这座建于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的佛塔,是中国仅存十九座真身舍利佛塔之一。
它的选址“不走平凡路”,霸占彭州老城区中央地带,原是木塔,后改建为密檐式砖塔,重修为印度加尔各达菩提道场塔样式的龙兴舍利塔。
一千多年来,龙兴塔见证了朝代更替。历过多次地震,因其半个多世纪斜而不倒,被称为“天彭第一奇”,永久是镇守川西的“第一塔”。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新塔是1993年在原塔的根本上重修的,主塔高81米,周围还有4座卫星塔,各高27米,样式仿印度加尔各答塔,威镇巴蜀。
进入塔内,你会吃惊于这81米高的塔竟然里面没有一处是空缺!
2000多平米的壁面被精美的泥塑、木刻、石雕、刺绣、贴金、彩书、唐卡等艺术装饰得精美有序;供奉的铜铸、玉雕佛像达一千零八十尊之多;还有各种造型的罗汉、菩萨和如来佛等,就像走进了万花筒一样,每一处都值得细细不雅观看。
现在,龙兴塔作为彭州市地标建筑,不仅是浩瀚善男信女的朝拜之地,更因其环境清幽舒适,成为市民纳凉的好去处之一!
点评:气贯九峰,势薄诸天,法雨祥云开净地;脉通三昧,形钟五岳,金刚宝座镇彭门。
镇国寺塔
守护湔江出山口
地址:丹景山镇白塔村落
寻访这些默默无闻的塔,意味着要踏遍彭州大半个丘陵山区。所幸个中的镇国寺塔(俗称“白塔”)位于丹景山镇的白塔坪,湔江之畔。
站在塔下举头往上看,只见各层的浮雕,形态互异的佛像、菩萨、宝塔、孔雀和飞天图腾等等。古塔保存较好,原有的色彩还清晰可见。沿着塔内的通道可登上塔顶,从窗洞望出去,九陇山脉重峦叠嶂,湔江从山前涌出,全体彭州县城尽收眼底,景致壮不雅观秀美。
点评:镇国寺白塔是钢筋加固的多层砌体,力学事理在整体建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是范例的中国宋代佛寺建筑在成都地区的代表作。
正觉寺塔
历经毁坏仍不倒
地址:红岩镇红塔村落
有一角塔檐已经垮塌,但塔身还倔强地直冲蓝天,带给不雅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便是三座国家级文物宝塔中毁坏得最为严重的正觉寺塔。它位于彭州与什邡交界的红岩镇红塔村落,由于四周多为农田、农舍,缺少保护,风化严重。
修复之后的正觉寺塔,通体洁白,与翠绿的野皮毛映成趣。
沿着塔内台阶拾级而上,窗口泛着微微黄光,好似穿越时空!
点评:虽然残破,但这座塔的建筑风格、建筑技能、力学构造却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录进《中国古塔名典》。
云居院塔
藏在深山无人识
地址:葛仙山镇大曲村落
与正觉寺塔比较,地处葛仙山镇曲尺山中的云居院塔则是一个幸运儿。由于云居院塔三面环山,天然形成了防御风暴的樊篱,加之路遥山深,人迹罕至,近千年来危害较小,是三座国家级文物古塔中保存最为无缺的一座。
从阁下的山坡上望去,塔顶上长满杂树,塔身清瘦细长。这座塔的装饰非常精细,塔檐下装有铁钩悬挂铁铃,原为156个,现只剩下十多枚。山风过处,声闻数里。在塔顶四角,本有四只的“铁铸圆雕朱雀”雕塑还剩两只。在塔壁上,还可清楚地看到一些佛教故事的彩画和字迹。
点评:远览如倚天长剑,近看若破土春笋。
大悲塔
遗世而独立
地址:丽春镇塔子村落
这个”悲“字可不是悲哀的意思,佛教追求慈悲,这里的“悲”是后悔、是开释、是解脱。
大悲塔始建于南北朝期间,位于彭州市丽春镇塔子山的青龙寺内。青龙寺古名“妙洁禅院”,北宋高僧“圆悟克勤”曾在此剃度出家,慈悲修行。寺底细况清幽,礼佛之人浩瀚。
点评:青砖垒砌,古朴巍峨,果真一派仙家去处。
东塔
龙兴寺的兄妹塔
地址:蒙阳镇东塔村落
濛阳东塔手绘复原图
东塔,又称半截塔。关于它,在《濛阳志》里还有一段趣闻。
相传梁武帝时有神仙兄妹二人来彭修塔,妹妹在县城修,哥哥在濛阳修,相互竞争,以鸡鸣为准,比赛谁先修睦。
正当哥哥将做宝顶的圆石头恰好运到了濛阳西街外大路旁,妹妹已经完成,并假装鸡叫,惹得到处的鸡都叫了起来。
哥哥急坏了,但也没办法,只好认输,塔也差了半截没修睦,以是被当地人成为半截塔。至今,坊间还流传着“东塔南桥西石头,北街有个魁星楼”的歌谣。
东塔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原址建筑了一座东塔寺。殿内有金黄色的经幡,白墙红柱灰瓦,菩萨罗汉庄严慈祥,颇有唐风遗韵!
点评:佛塔无意,善心有存
悟达国师舍利塔
名利之心 切勿靠近
地址:丹景山镇双松村落
唐朝有位高僧叫悟达,在他尚未闻达前,曾碰着一位身上长满恶疮的病僧。唯有悟达常照顾他,病僧日渐好转。临别时,那僧人感激地对他说:“往后如果你有难,可到四川彭州九陇山来找我,那山上有两棵松树并连为标志。”说完就拜别了。
双松为记
悟达后被唐僖宗以“悟达大道,悟佛知见”之义赐以“悟达国师”的称号后,有一天,悟达国师的膝盖上溘然长出了一个人面疮来,眉目囗齿俱备,每次用饮食喂他,都能像人一样的开囗吞啖,遍请名医医治无效。悟达溘然记起病僧临别时所言,动身入彭探求。傍晚时分,果真找到两棵并连的松树,高耸入云,而那僧人已经站在树前等他。
僧人对悟达国师说:“你的面疮不要紧,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等到嫡天明,你去用泉水洗濯就会病愈的。”
第二天清晨,悟达国师来到清泉旁,掬水洗涤,竟创造这人面疮是由晁错转化,来寻他的前世袁盎报仇的。
迦诺迦尊者(化身为病僧)用“三昧法水”,令双方解脱,了却一段夙怨!
后悟达国师从此不再出山。
传说,彭州市丹景山镇“三昧禅林”著名的“三昧水忏”,便是悟达国师传下来的。
点评:山之秀,水之神也!
在古代,建筑一座佛塔相称于修建一栋高楼大厦,参不雅观它们,便是见证一个朝代、一段过往、一种生活;保护它们,便是保护一段文化、一段历史、一个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