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的:“你我晚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话(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顾,且以深情共白头。”
说这是唐诗,但完备没有唐诗绝句和律诗的工致对仗,更谈不上音韵格律;说这是宋词,又不知押的是哪家词牌的平仄韵脚。
然而便是这样一个“四不像”作品,这些短视频博主公然碰瓷“诗圣”,作者一栏竟然写上了“唐·杜甫”。
查询创造,诗圣杜甫并未写过这首诗(姑且称之为诗)。
而诗末的“愿有岁月可回顾,且以深情共白头”这句被无数文艺青年引用的深情诗句,被考据创造是出自于青年作家黄信然所著书本《和花和月长少年》中的目录,该书第四章标题为“愿有岁月可转头”,第九章节标题为“唯有深情共白头。”
“愿有岁月可回顾,且以深情共白头”这句话首次涌现,则是豆瓣平台上关于该书的一则书评标题。
此外,杜甫诗风沉郁抑扬,且内容大都是感怀家国、忧民疾苦。虽然晚年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有过短暂的幸福光阴,也曾写下“黄四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样志趣盎然的诗句。
该《晚年》诗,句式很当代,不过还是挺符合当下网络文青审美的。你话往时,我画往事,实在还不错,略扣晚年之题。花着花落也挺好,花着花落偏要忆江南,就矫情得有点过啦。格律倒在其次。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空洞,措辞贫乏。话都很空,不落实,不详细,都是套话,不扣题,用到任何人任何场景上面实在都可以,晚年可以,少年青年中年也未尝不可以。而墨客具象,花着花落,常日会落实到详细是什么花,星密星稀,常日会落实到详细是什么星,花是海棠还是栀子还是牡丹,海棠是垂丝海棠还是西府海棠,星是参商还是牛女还是北斗,倒也不是非要堆砌名词就叫详细,而是写出详细特色,写出细微的差别,让读者瞬间能感知到他看得到的花是西府海棠还是垂丝海棠,是参商还是北斗,不至稠浊。故非体物入微不能写志也。
故马一浮蠲戏斋诗话谓黄四外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正好啼,纵为杜甫所作,亦不过小儿对语。而喷鼻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丛菊两开异日泪,孤舟一系故宅心之类,则必诗圣方能道。
自媒体平台成为“大家平台”,每个人都成为传播的首发者,每个人也是传播者以及终端。文学借助自媒体平台发展、传播;自媒体平台up主也借由文学提升自己的审美和气质。
但是这带来的便是以上所说的事情的真实性,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假的边界变得模糊。
在写论文的时候,我的导师跟我们说:“你们在写论文的时候,找的所有资料都要有理有据,去知网啥的去搜,不要去百度、抖音啥的等一些自媒体平台看到一些、听到一些词语或者话,以为是对的就拿来用,其根本便是错的。”
题主问:怎么看?
个人认为这类问题,对付我们以上的年事段来说,真假变得不那么主要,由于作学术的人,不会看这个,看这些的人不会是做学术的。
那剩下来的便是:学生群体。既然短视频我们无法判断,便是少给学生玩手机吧,免得误导他们。
对这些东拼西凑的诗词是很讨厌的。如果是作者自己创作的还好。
加上古诗词人名字,我想最月朔个寂寂无名的作者借用大墨客名字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诗词造势,增加更多的关注度罢了。由于我们都知道一首诗词好与不好关键还是内容说了算。以是我是理解的。毕竟现在默默无闻坚持写作的人很少了。
而更该当被制止的是那些寻捷径的跟风者,一个拍同款,就把人家的创作盗取了。这不是更可耻吗?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同类事宜发生。一是真正的创作者没有好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二是喜好捡便宜的剽窃者利用自媒体收成红利!
尊重原创是对创作者最好的保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