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

评析】:

八首关于细雨的古诗词精选一场雨一场情细雨纷纷人世有情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清闲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想熏染是很孤独、悲惨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长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感情低落到彷佛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溺在孤苦忧闷之中,赶紧打听哪儿有饮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示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绝句

[宋]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评析】: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逐步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小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一直。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陪衬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肚量胸襟和倔强性情。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蕴藉蕴藉,韵味无穷。

秋宿湘江遇雨

[宋] 谭用之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落。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评析】:

谭用之很有才华,抱负非凡。
然而,仕途的困踬,使他常有怀才不遇之叹。
这首七律,即借湘江秋雨的苍茫景致抒发其年夜方不平之气,写来情景相生,意境开阔。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评析】: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墨客少年时的斗志昂扬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
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表,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懦弱与阴郁,这天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履新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天子,住在西湖边上的堆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评析】:

这是一首抒怀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面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相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蕴藉隽永,随处颂扬,余味无穷。

念奴娇·断虹霁雨

[宋] 黄庭坚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敷。
万里上苍,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评析】:

此词以惊创为奇,其神兀傲,其气崎奇,玄思瑰句,排斥冥筌,自得意表,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
作者自诩本篇“或可继东坡赤壁之歌 ”,确乎道出了此词的风格所在。
词人与苏东坡一样,饱经政治风雨的摧折,却仍保持着那种倔强兀傲、旷达豪迈的个性,这一点,充分表示在他的诗词创作中。

春雨

[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评析】:

这是一首情诗。
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末了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喜好诗词请关注 @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