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唐诗,很小时候,我们就开始诵读,乃至念几遍就会背了。这很小时候会背得最熟习的第一首唐诗莫过于《咏鹅》。至少我是这样。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的诗。
听说,骆宾王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既然是神童,总是要有一个创造的过程。
是谁创造了骆宾王的聪慧呢?
是一位客人。
有一天,骆宾王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看到了可爱的骆宾王,就问他几个问题,没想到七岁的骆宾王对答如流,客人惊异不已。当时,骆宾王的家住在浙江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落庄里。村落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那天正值春天,骆宾王和家人一起陪客人在骆家塘附近闲步,正巧看到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突发奇想想再考考骆宾王,便指着鹅让他作诗。小小骆宾王思考一下子便吟出《咏鹅》。
正是《咏鹅》一诗,让骆宾王彻底震荡了客人,从此,骆宾王有“神童”称号加持。
但是有没有“神童”的美称骆宾王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池塘里鹅,鹅唱的“天歌”,鹅的“白毛”,池塘的“清波”。或许从这时起,小小骆宾王眼里就开始在乎干净、清洁,乃至是抽象的纯洁、高洁了。
还有一首诗可以解释骆宾王很小就在意高洁。
骆宾王九岁时,曾不雅观赏夜空中弯月,与玉轮谈天,写成一首诗《玩初月》。
忌满光先缺,乘昏影暂流。
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这首诗的意思是:
玉轮啊,我担心你受不了圆满而先缺损,你只能在薄暮后短暂勾留在空中便落下。
你既然能通亮得像一壁镜子,为什么本日却像钩子一样平常波折。
骆宾王问玉轮,实在便是在说自己的潜台词,玉轮你能光明通亮高洁,为什么要变得黯淡波折卑屈?我骆宾王不会这样,决不趋炎附势,曲意逢迎。
这是小时候骆宾王以清洁眼力看天下的又一例证。
他在意高洁,追求高洁。
追求高洁的骆宾王逐步终年夜了。在二十二岁那年的秋日,骆宾王和很多有志读书青年一样入京应试。
唐代科考,考生们为求中第,把自己得意的诗文,会献给有名望的王侯将相,以求得他们的赏识,有的还会把自己写的诗文送给主考官员,想给主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科举考试场外竞争很激烈而且很主要,大墨客王维便是范例例子。
但骆宾王自恃学识精湛,追求高洁,不愿趋势逢迎,外加是个屯子小伙儿出身弗成,想参加场外走动也没条件。他在自传体长诗《畴昔篇》,谈到这次进京考试的情事: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当年的骆宾王依然和小时候一样在意高洁。
他看不起权贵,也不愿向他们拜会见礼。别人都在绞尽脑汁进行院外活动,他倒好,清闲得意地饱览京、洛名胜。
到骆宾王入仕为官,升任侍御史时,骆宾王更加看重高洁,决不能容忍看到的问题,决不同流合污,拿起笔,伸开嘴,写文章议论批评朝政,很快遭人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
在狱中他写下史上最强咏蝉诗之一,是“咏蝉三绝”之一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他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十全十美,坚持高洁初心不改。
纵然是在后来反对武则天,加入徐敬业起兵战斗,写出震铄古今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也是大骂武则天私生活混乱,说她灭绝人性、不知耻辱、篡权夺位等等的不干净品行,实际上,骆宾王还是在以自己高洁的眼力在看天下,在意的依然是高洁。
关于骆宾王造反失落败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资治通鉴》《旧唐书》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去世;《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本事诗》说逃跑出家为僧了。
这几种说法,除了去世便是逃,我都是相信的,由于每种说法都符合骆宾王追求高洁的性情,没有与他所反对的腌臜与世浮沉。
-作者-
张建楠,欢迎喜好诗词的朋友留言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