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镌刻在

一方水土的

有声影象

是心里的

几首旧时莆仙方言儿歌 你会唱几首

一抹愁绪

莆田文化秘闻深厚,密集的人群和古老的民情民俗以及独特的地方方言,造就出特色光鲜的民间文艺。
孕育于兴化本土的莆田民间歌谣,亲切淳厚、流畅和谐,句句都弥漫着山川灵气,字字都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诙谐生动的鄙谚、粗犷激情亲切的山歌、朗朗上口的民谣等都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乡音乡韵融入莆仙民俗文化血脉里,成为独具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记得小时候阿公阿嬷教我的童谣,记得最清楚的便是那首“四角四角方,用草捆腰间”,这不仅是首童谣,还是个谜语,答案便是——兴化米粉。
逐渐终年夜之后,童谣被传唱的越来越少。
本日我们就来一波童谣回顾杀!

儿童歌谣

《道一糕》

道一糕,道一饼。

侬分桃,汝分饼。

桃红红,饼生虫。

饼甜甜,桃臭心。

桃幼幼,饼上蛀。

【注】①道:谐音字;两人对面举掌对拍动作。
②一糕:表示拍一下为糕;一饼同理。
③甜:训读字;本字为珍。
④幼:嫩。
⑤上蛀:生蛀虫。

《一个人会哭》

一个人会哭,变做狗。

狗会噜,变做虎。

虎会咬,变做鸭。

鸭会泅,变做球。

球会拍,变做册。

册会读,移读读。

嘻嘻哈哈。

【注】①噜:狗叫。
②泅:游。
③移读读:乱读。
④嘻嘻哈哈:取笑正在哭的人。

《揪揪皮厚厚》

揪揪皮厚厚,红菇炒幼豆。

幼豆白莲买,阿毜没小礼。

【注】①揪揪:用手在脸上刮羞。
②白莲:还没有。
③阿毜:小孩的昵称。
④小礼:耻辱。

《摇摇摆摆》

摇摇摆摆,福州走上海。

上海看没戏,狗屎涂一鼻。

《油甘橄榄》

油甘橄榄,

卜食趁早。

不食留逢早。

逢早月朔早,食面带骑马。

《五日节》

月朔糕,

初二粽,

初三螺,

初四艾,

初五爬龙船,

初六嘴企企。

【注】①艾:指插艾草。
②爬龙船:赛龙舟。
③嘴企企:嘴翘翘。

阿妹阿妹哥》

阿妹阿妹哥,头理生搓搓。

今年十八岁,嘻摆起有嘴坑。

手上挂花篮,卜去走达罗?

没去走达罗,卜去厝看于窝。

【注】①阿妹阿妹哥:莆仙对少女的昵称。
②头理生搓搓:形容长得俊秀。
③嘻摆起:笑起来。
④嘴坑:酒窝。
⑤卜:要。
⑥达罗:哪里。
⑦去厝:回家。
⑧于窝:母亲。

谜语童谣

《米粉》

四角四角方,

用草捆腰间。

《荔枝》

城里阿姑,面皮粗粗。

肉卜白白,骨卜乌乌。

【注】①卜:借音字;指显得。
②乌乌:黑黑。

《饭碗》

花花绿绿,吃完沐浴。

[1] 我分桃,你分饼。
桃红红,饼生虫。
虫生一尾过(又)一尾,阿舅叫我去煎粿。
粿煎乌乌焦,阿舅叫我去搬箱。
箱搬一个过一个,阿舅叫我去洗鞋。
鞋洗一双过一双,阿舅叫我去搬杉。
杉搬一枝过一枝,阿舅叫我去坐飞机。
飞机弯啊弯,阿舅叫我去行番(出国)。

[2] 周仓捉庞(音万)德,捉着拍新色(假打)。
(游戏歌)[3] 腹肚夭(饿),凊糜(冷饭)馊。
阿公厝后杀老雕(老鹰)。
老雕汤,朗(晃荡)啊朗,卜吃乞惊伓敢讲。
[4] 卜行(走)筑(就)行,卜走(跑)筑走,伓贪(不要)行路抛(翻)筋斗。
[5] 一二一(这三个字用普通话读)。
解放军,行城里。
蒋介石,寸(跌)去去世(去去世吧)。

[6] 油柑担橄榄,卜食着趁早,伓食留复早(来日诰日)。
复早囥(放)会馊,老妈(老婆)行笏石。
笏石做生理(买卖),届厝(回家)拍厄去世。

[7] 老公行,老妈带(跟。
音近内)。
带届(到)粪池兜(茅坑),拉屎用手抠。
[8] 志愿军食糖含(糖果),美国鬼背炸弹。
炸弹一下(音果)响,美国鬼去世明晰。
[9] 正月月朔早,油柑炒橄榄。
卜食弥[mo13](随便)来抓,无钱控(准备)褪衫(脱衣服)。
[10] 启(擂;轻砸)圆启圆箍(圈子),乌贼墨无乌。
老爹(老爷)去出票,出票捉无人(游戏歌)。

[11] 草人仔,田里插。
惊鸟仔,相(看守。
音帐)五谷。
颂(穿)破衫,日卜曝(嗮)。
戴破笠,雨卜沃(淋)。
有功劳,着(音斗)相贺(该当表扬)。

[12] 哭哭嘻嘻(哭了又笑),粪池兜食油時(一种食品)。
[13] 一个人屁股破一空(衣服的破洞),一爿(旁。
音迷)栽菜,一爿栽葱。
[14] 讨饭婆,唠啊唠,无一碗,亦有一瓯。
[15] 同道们,裤扎紧(音延),落(掉)落尾(下去)会大扣灵(大叫)。

[16] 和尚秃(音锄),乞鸡啄。
啄一块,留做岁。
做岁了,用碟贮(盛。
音斗)。
碟一空(洞),搵清干(蘸虾米)。
清干搵酱油醋,和尚秃押去厝(被叫回家)。

[17] 熙--号--(吆喝声)。
老爹(老爷)戴红帽,红帽戴歪歪,老爹无屁股。
[18] 一个人会哭,变做狗。
狗会噜(狗叫),变做虎。
虎会咬,变做鸭。
鸭会泅(游),变做球。
球会拍,变做册。
册会读,移读读(乱读)。
嘻嘻哈哈。
(取笑正在哭的人)[19] 无某(老婆)尽(很)艰巨。
衫裤破了无人补,食糜(稀饭)配菜脯(腌萝卜干)。
日光央(白天)做工大辛劳,暗暝时(晚上)困铺(睡觉)拍腹肚。
做梦想讨某。
[20] 阿兄阿妹弄叮当(打情骂俏),金手指(金戒指)换手单(手帕)。

[21] 有爿[pe13](旁。
音迷)读爿,无爿读箍(段),无爿无箍,拉煞移呼呼(读不认识的汉字,若是高下旁边构造,就按声旁读音。
若无明显的声旁,就乱读)。

[22] 阿妹阿妹哥,头理控臊臊(打扮得很俊秀。
臊音搓)。
今年十八岁,嘻罢起有嘴坑(笑起来有酒窝)。
手厄挂(拎)花篮(用于盛礼物的篮子),卜去行底落(哪里。
音达啰)。
无去行底落,卜去厝(回家)看伊哥(母亲)。
[23] 阿妹阿妹哥,头理控臊臊。
妹阿妹,卜去底一处(音画)?阿兄嘱咐一句话。
头梳,粉抹。
胭脂糊,目眉画。
头插(钗类)记厄插,耳环亦着带。
[24] 阿妹哥,成(嫁)底落(哪里)。
成西朱,西朱辫(编)裹置(海草编成的盛饭的包),再惨(穷)亦着(要)去。
[25] 阿兄,乞狗惊;阿弟,乞狗舐;阿姊,嘴无齿;阿妹,头梳髻(音怪)。

[26] 野猫弄野狗,虱母弄虼蚤
虱母肥突突(很肥),虼蚤瘦骨骨。
虱母爬啊爬,虼蚤抛(翻筋斗。
音颇)啊抛。
虱母行路摇啊摇,虼蚤行路跳(音条)啊跳。

[27] 悠悠雨笠仔,面盆戴甲(音高)仔。
甲仔去做工,婴弥仔(婴儿)放只厝(家里)哭三天。
[28] 摇篮摇摆摆,福州行上海。
上海看无戏,狗屎涂一鼻。
[29] 红团番薯起(两种食品),食了大欢畅。
[30] 贪先(小便宜)乞先咬,骄傲落铺下。
[31] 萤母(萤火虫)着(音督)地,鱼给(音个)食,虾给夹,椅子迈(小椅子)给坐。

是否勾起了你童年的影象

想当年这些童谣张口就来

而今却忘得差不多了

那么

大家一块传唱起来

拾起童年乐趣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编辑: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