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孟东野的生平却极其坎坷,以是他的诗作充满了愁苦,虽然有些作品以极平淡的措辞,抒写家常之事,传达慈爱之情,但是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显得精湛难窥,如果不知典故和其出生,很难读懂。
下面分享孟郊的一首《苦寒吟》,语义双关,独具匠心,结尾却苍劲有力。

苦寒吟

唐代:孟郊

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

孟郊的一首苦寒吟语义双关独具匠心结尾却苍劲有力

厚冰无裂 文,短日有冷光。

敲日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苏东坡在其《祭柳子玉文》中曾评价,孟东野的诗作为“郊寒”。
此言一出,之后不少人则讥讽东野诗为穷僻寒涩,乃至要从他与贾岛的诗作中,比较出谁更加贫寒,而对“郊寒”特色的深刻内涵,却不能深入理解。
明代的钟惺则认为,东野诗虽有孤峰峻壑之气,却是博识则寒,勿作贫寒一例看。

《苦寒吟》是乐府旧题,即苦寒行,属相和歌辞。
此诗造境寒涩,令人不难领会其贫寒的境遇。
孟郊诗中寒峻高古的格调、以及充斥天地的阴寒之气,都给人留下了“高则寒”的印象。
而这些苦寒的格调,都源于其苦涩的内心天下,源于其胸中的块垒。

孟郊性情耿直,落魄潦倒,快50岁时才中了进士。
虽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入仕后,只担当了一个县尉,心情非常忧郁。
墨客根本无法想象末了落得如此结局,更以为对不住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开篇两句描写景象奇寒、北风呼啸之状,作者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以及《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的“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表达了一种寒冷难耐的情状,更委婉地抒写了自己的愁情。

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阳光,又对未来怀有强烈的期望,纵然冰冷霜寒,也无所畏惧,可见墨客已经对出息感到非常迷茫。

三、四句进一步抒写极寒的情景,“厚冰无裂文”,化用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中“交河几蹴曾冰裂”之句。
东野却反用其意,突出祁寒之气。
文,同 纹。
同时由于寒冬昼短,阴天里很丢脸见阳光,更显得寒气逼人。

五、六句连续化用典故,“壮阴正夺阳”,是说隆冬时阴寒气盛,侵夺了天地间阳气的地位。
墨客纵然想效仿古人“敲日”——策之而使之快行,也难以感想熏染温暖。
《神农本草》中曾有“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礼记・儒行》里也说“冬夏不争,阴阳之和。
”孟郊在此处也是反用其意,蕴藉地讽喻社会生活的阴阳失落和。

通过前面六句的铺垫,作者展现了一种青苍冷色之寒、无法抵御之冷。
末了两句开始抒写感慨,“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墨客悲怨地说,天寒地冻,自己周身寒彻,却吟诵了这首诗,格调愁苦,心中的感愤也无从提及。

孟郊的这首诗格调愁苦,却构思独特,墨客在文中利用了很多意象,“天色、北风,厚冰、短日”,既描述出景象的寒冷,又委婉地表达出墨客内心的悲苦,可谓语义双关,又独具匠心。

结尾两句收束全篇,苍劲有力,表达出墨客发自肺腑的感慨,更将“苦、寒”二字表现到极致。
虽然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悲苦,但是孟郊的感想熏染彷佛比凡人更显悲惨,以是他的笔端常常是字字愁苦、语语含悲,令人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