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顺的风,吹散一季寒冷;岁月的手,将河山变换。

燕子归来,江水初暖,杨柳依依,桃花灼灼,光阴清浅,岁月安暖。

冬去春来,读读这三首诗,在时令转角处,等一场春暖花开的盛宴。

1.宋代·张栻的《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冬去春来读读这三首诗在时令转角等一场春暖花开的盛宴

便觉面前买卖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张栻是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曾主管岳麓书院教事,门下弟子多达千人,后人评价他“见识高,践履又实”。

这首七言绝句是他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通过描写立春时节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墨客对春天的无限神往。

诗歌前两句描述了一幅温暖清新的立春图景:岁末年初,冰雪逐渐融化,草木抽芽,百花吐蕊,春天的气息氤氲开来。

而后两句则是墨客的遐想:春水初生,微风轻拂,波光粼粼,杨柳依依,好一派活气勃勃的景象。

墨客并没有着意刻画春天的景象,只是“买卖满”和“绿参差”,便将读者摄入一种春意融融,活气盎然的氛围中,令人身临其境,如沐东风。

光阴错落有致,岁月斑斓成诗。

穿过萧瑟的冬,和煦的东风劈面而来。

人生亦是如此,走过冬天的寒冷,终会迎来春天的温暖。

2.宋代·王镃的《立春》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作者王镃是南宋末年的墨客,宋亡后隐居湖山,世称“月洞师长西席”,有《月洞吟》一卷传世。

明朝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甚是仰慕他的才华,为其题词“林下一人”,还为他的诗集作序“宋月洞师长西席诗殆宛然出晚人之手,宋之季犹唐之季也”。

这首《立春》便是他的代表作。

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是立春的习俗,即“打牛”和“咬春”。

“打牛”是指将泥塑的春牛打碎,有送寒气,匆匆春耕,祈丰收之意。

而“咬春”则是饮食习俗,古人将春饼与春菜以盘装之,谓之“春盘”,立春之日,嚼春饼,吃生菜,以欢迎春天的到来。

而后两句则是从景象物候方面着笔,冰雪溶解,暖风垂垂,梅花飘落,杨柳抽条,万象更新。

只是短短4句,立春的景象便宛然在目,足见墨客笔力非凡。

一念冬去,一念春来。

草熏风暖,花喷鼻香沾衣,人间到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

站在时令的转角处,等一抹暖阳驱散阴霾,等一缕暖风吹过杨柳岸,等一场春暖花开的盛宴。

3.唐代·卢仝的《人日立春》

春度春归无限春,目前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悛改。

卢仝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后代,从前曾隐居少室山茶仙泉,以作诗饮茶为乐,与“茶圣”陆羽齐名,世称“茶仙”,曾写过一首古诗《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写尽了茶之美妙,历来为后世所称道。

而这首七绝同样是他的代表作,诗题中的“人日”便是示正月初七,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女娲娘娘是在第七日造出了人,这一天就被视作人类的生日。

而立春又是一年的开端,以是墨客才会说“目前方始觉成人”。

这一日开始克制和约束自己,像梅花一样以全新的面貌,欢迎新的一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人生漫漫,韶光更替,世事无常,冷暖无期,

但无论世事如何变换,只要生命没有结束,来日诰日便是新的开始。

四季流转,在岁月的风雪中,寻一缕使女,在氤氲的使女中,欢迎春的到来。

春是希望,是繁华,是开始,东风吹开一树梅花,氤氲了时令;暖阳洒落一地光芒,温暖了流年。

一念春暖,一念花开,三首写于立春的古诗,愿岁月不燥,光阴不老,愿世间所有美好都能如约而至。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