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首诗时,元稹在劾奏不法官吏,平反冤案过程中,触犯了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团的利益,将他外遣担当闲职——分务东台。同年,妻子韦丛去世。元稹正是在仕途坎坷,妻子拜别双重打击下,写下了这组著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元稹在《遣悲怀三首·其一》中赞颂妻子写道: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意思是说,她看到“我”没有衣服,就翻箱倒柜去征采; “我”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酒。道尽了妻子的贤惠淑德、谅解备至的形象。这便是亡妻留在墨客心中的末了形象,她在贫贱中,坚持与我共度生平,读来令人感慨涕泣。
毫无疑问,历史上最动人的悼亡诗,非元稹的《遣悲怀三首》莫属,当然他的《离思·其四》也一等一的棒,其次便是苏轼的《江城子·十年死活两茫茫》,第三便是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它们一起并称古代三大悼亡佳作。
个中,元稹的悼亡诗名句之多,远超其他两人。诸如,“诚知此恨大家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以及他在《离思·其四》中写给妻子的著名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
《遣悲怀三首》,分别从回顾、面前、未来三个角度分别阐述的。“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便是回顾他们以前一起生活的片段;“诚知此恨大家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则是写当下的感伤;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则是写未来永久的思念。
《遣悲怀三首·其二》,首联“昔日戏言身后意,目前皆到面前来。”承上启下,“昔日戏言身后意”,恰好是对付第一首过往生活的一种回顾,“目前皆到面前来”,又是对付当下悲哀的一种描述。
面前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妻子的遗物,包括衣服与针线盒。如何处理呢?就按照妻子生前戏言的话处理。衣物赠予,针线盒封存。这便是“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的详细意思。这两句写得特殊生动,彷佛每一个人在失落去亲人后,都要面临这两个问题,舍与存。一些不主要的每每送人或舍弃,只留一两件最主要的,聊做怀念。笔者外公去世,就留下一支水烟斗,用作纪念。
以是,元稹虽然是写自己处理亡妻的遗物,实际上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在处理亲人遗物的影子。睹物思人,泪下千行。每每封存 ,不忍再看。
可是除了针线盒不能送人,还有一个也是不可以送人的。那便是妻子的婢仆。爱屋及乌,由于爱妻子,以是也舍不得丁宁婢仆走,依旧留在身边,就仿佛妻子仍在一样。同时,又怕妻子在另一个天下没有钱花,于梦中都想着送钱给她。这便是“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的动人深情。恋旧情,梦中思,放不下。
“诚知此恨大家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夫妻生离去世别这种恨,“我”知道是大家都会碰着的,只是贫贱夫妻,回忆起来,会更以为万事悲哀。由于给不了妻子想要的生活,而一贯心存愧疚。可如今,他“今日俸钱过十万”,妻子却不在了,真是妻欲养而不在,人生之大悲哉!
元稹的悼亡诗天下第一,可是他往后的行为却不及他的诗歌那样深情,大概,墨客只是在那一段韶光里是真正深情过的。人,实在也会一贯变革的,没必要因此苛求一个人,只要他对待每份感情当时都是真的,也就足以够了。缘来而聚,缘尽而散,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