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东钱湖畔,湖风澹荡。我溜达在湖心堤上,见青山环湖,望湖中小舟随波漂浮,一派闲情。随行随不雅观,过拱桥,烟柳中有一楼,名月波书楼,三面环湖,波光粼粼。信步而入,茶喷鼻香、咖喷鼻香、书喷鼻香,沁人心脾。人们或坐而品茗,或徜徉书间,亦有埋首电脑者,或临窗赏湖者,各得其所。
月波书楼
楼内宁静而舒心,楼前一展板告示,二楼有唐诗讲座。欣欣然拾步而上,楼上更见敞亮,正前方一屏投影幕,室内安顿有红木书桌和椅凳,可同时容二三十人就座,李亮伟教授的“‘唐诗咏宁波’之三”讲座正在进行中。李教授是宁波大学的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传授教化与研究。他收齐并解读了唐代墨客吟诵宁波的诗歌,出版了《泠泠唐音——唐诗咏宁波全解》一书。该书收录了贺知章、李白、刘长卿、陆龟蒙等35位墨客吟宁波的80首唐诗。据悉他将在月波书楼全部赏析这些诗歌,本日是第三讲。
月波书楼始建于宋代。据《东钱湖志》记载,宋淳熙五年 (1178),南宋宰相、越王史浩在东钱湖西北山麓建造月波楼,并在山上开凿石洞,叠石成岩,筑寺曰月波寺。月波楼几经毁建,明代因内阁大学士余有丁而称“余相书楼”。现址“月波书楼”建于湖心堤,属风景幽美的东钱湖小普陀景区,于2022年底竣工。目前经营着品咖、饮茗和图书阅读售卖等业务,品位高雅,成为人们休闲的又一个好去处。
自今年初,月波书楼推出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公益课,为了致敬宋代“庆历五师长西席”,特聘请宁波大学五位教授进行讲座,每周日高下午各一场。而我本日有幸听到的正是李亮伟教授解析唐人咏宁波的诗歌的讲座。
李亮伟教授讲课中
唐人诗歌记录了宁波的一些史事。本日讲的第一首,是戴叔伦的《送谢夷甫宰余姚县》,这首诗就关涉到史事。戴叔伦(732-789),润州金坛(今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谢夷甫”,平生不详,今仅知其乾元二年(759)官凤翔府天兴县县尉时,擒获并决杀盗掠平民的凤翔七马坊押官,事见两《唐书》和《资治通鉴》等所载。当时的浙东恰好有袁晁农人叛逆,诗中云“兵戈尚未销”“廨宇经兵火”,写出当时战乱下的公民急需一位干练的县令来处理政务。听了李教授的课,理解到当时宁波的动荡与不安,而“公田没海潮”,可见当时余姚的有些地方还没有坚固的海堤而饱受海潮的侵袭。戴叔伦虽没到过宁波,却在他赠给朋侪的诗中,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宁波的某些样子容貌。这诗也成了“史记”的佐证。
诗词给宁波山水添彩。接下来讲到的孟郊(751-814),名声更大,与贾岛齐名。他游过浙东,诗集中有《越中山水》《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等诗,以是对付四明山是熟知的。《送萧炼师入四明山》让我们领略到茫茫四明山的雄姿,“千寻直裂峰,百尺倒泻泉”,便是我们本日也能看到的风景。而这位萧炼师“闲于独鹤心,大于高松年”,也是不俗之人。在此刻,看到唐代大墨客写下含有宁波元素的诗,听到这诗由来的讲解,触摸到千年前的历史,真让人自满不已又感慨万千。
我想,当代科技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快了许多,忙劳碌碌,平时很少有这么静下心来听唐诗吟宋词的时候。而能在东钱湖大堤边,听几堂类似于本日讲解“唐诗”这样的课(据悉还有“诗经”“楚辞”“左传”等),是不是很尽兴?这样的课连接了传统文化,让先贤的声音穿越历史回响在东钱湖畔。
月波书楼
坐在月波楼,举目可见东钱湖群山环抱;往南看,一片青岭与横溪的山水相连。李教授的讲座说到了的唐代墨客法常,他是个名僧,就在今横溪镇梅岭山(时称大梅山)修行。法常(752-839)俗姓郑,襄阳人。幼年出家,被宁波清丽的山水所吸引,于贞元十二年(796)从晒台山移居大梅山。而这个大梅山,其地传为汉仙尉梅子真旧隐处,后来与普陀山、晒台山、天童山、雪窦山等同列浙江六大禅宗名山。听到这里,你是否与我一样,很有兴趣理解这一段历史,这一处山水?法常他投止于山房,自号梅山,他筚路蓝缕,艰巨首创,于文宗开成(836-840)初建成大梅山院。人称他大梅和尚。现在的梅岭山上只有几座小寺,埋没在史尘中的法常却在这唐诗教室中复活。
你看,法常《答盐官齐安国师见招二首》之一:“一池荷叶衣无数,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众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当时杭州盐官海昌院齐安法师,与法常同出马祖道一之门。当他得知法常在明州荒凉的大梅山,便派僧人前来招请。但法常显然不想客岁夜寺庙,他决意在无人寂静处修行,自行筹资建寺。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常以荷作衣,以松花为食,取于自然,甚为欢欣。屈原曾在《离骚》中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后世高人、隐士认为荷高洁,以荷为衣,是他们高洁人格的表示。隐士以“餐霞”“餐花”为日常生活,不食人间烟火。事实上,我们宁波人也有食松花的传统,特殊在麻糍表面裹上一层松花,既可避免麻糍太粘手,吃起来又特殊喷鼻香。而当时法常就在宁波修行。由于被同门找到,他又得搬住处了。“又移茅舍入深居”,解释他不是第一次被迫搬家。他是真正的修行人,不愿意被人打扰。
感谢李教授的解读,宁波的这些看起来通俗俗通的山水溘然有了灵魂,变得那么光彩夺目。那些被韶光模糊的唐诗,在月波书楼复活。来吧,公益国学、经典传统文化课,每周日都在月波书楼连续进行着,受教之后,大概下一次我们看到那些被唐诗浸润过的宁波山水,就会更多一份亲切,多一份欣喜呢。
落日下的月波书楼
(照片由秦举成供应)
作者简介:黄挺女,笔名黄岚,浙江慈溪人,法学硕士,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天文学会会员。著有《黄岚诗钞》《诗心游踪》。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