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豳风·七⽉》原文:

七⽉流⽕,九⽉授⾐。
⼀之⽇觱发,⼆之⽇栗烈。
⽆⾐⽆褐,何以卒岁?三之⽇于耜,四之⽇举趾。
同我妇⼦,馌彼南亩,⽥畯⾄喜!(1)

七⽉流⽕,九⽉授⾐。
春⽇载阳,有鸣仓庚。
⼥执懿筐,遵彼微⾏,爰求柔桑。
春⽇迟迟,采蘩祁祁。
⼥⼼伤悲,殆及公⼦同归。
(2)

七⽉流⽕,⼋⽉萑苇。
蚕⽉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桑。
七⽉鸣鵙,⼋⽉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裳。
(3)

子夏故坛赏析诗经七月

四⽉秀葽,五⽉鸣蜩。
⼋⽉其获,⼗⽉陨箨。
⼀之⽇于貉,取彼狐狸,为公⼦裘。
⼆之⽇其同,载缵武功。
⾔私其豵,献豜于公。
(4)

五⽉斯螽动股,六⽉莎鸡振⽻。
七⽉在野,⼋⽉在宇,九⽉在户,⼗⽉蟋蟀⼊我床下。
穹窒熏⿏,塞向墐户。
嗟我妇⼦,⽈为改岁,⼊此室处。
(5)

六⽉⾷郁及薁,七⽉烹葵及菽,⼋⽉剥枣。
⼗⽉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断壶。
九⽉叔苴,采荼薪樗,⾷我农夫。
(6)

九⽉筑场圃,⼗⽉纳禾稼。
黍稷重穋,⽲⿇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
(7)

⼆之⽇凿冰冲冲,三之⽇纳于凌阴。
四之⽇其蚤,献羔祭⾲。
九⽉肃霜,⼗⽉涤场。
朋酒斯飨,⽈杀羔⽺。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疆!(8)

一、背景

传统认为,这首诗描述的是周人公刘在豳(bīn)地的生产生活状况,子夏故坛却并不这样认为。
周本旧邦,周人传说是帝喾的后裔,属于姬姓之族。
它的先人名“弃”,早在虞夏之际就定居在邰(陕西武功县西南)。
周弃在邰地,继续和发展了烈山氏以来栽种“百谷百蔬”的履历,对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后稷”。
从夏初以来,周一贯是夏王朝西部的一个主要方国。
到夏代后期,由于夏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削弱,西北黄土高原上游牧部落不断南侵,邰地农业生产遭到一定程度毁坏,周人被迫迁移。
大约在商初,公刘在豳才又发展地来。
公刘在豳,扩大耕地,整治农田,生产如日方升,贮积的粮食堆满仓囤,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庶茂盛之邦。
“周道之兴自此始”(见《史记·周本纪》),公刘期间为后来周人的发展奠定了根本。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豳地属于以镐京为中央的王畿之地,也便是周天子的辖地。
武王病去世,成王继立,周公东征平叛“三监之乱”后,又营建了东都洛邑。
这样,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央,是周人兴起的根据地,称为“宗周”;东面的河洛之地,以东都王城为中央,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为“成周”。
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里以上,王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显著的增强,成为掌握全国的基地。

子夏故坛认为,公刘在豳之事,距西周之时远矣,据《七月》诗所描述的场景以及诗的感情色彩来看,不大可能是歌颂公刘在豳期间的生产生活情形。
更从诗中的历法来看,只能是西周期间豳地的民歌,由于诗中历法是在阴历的根本上又以十一月(子月)为年头,所谓“一之日”,这正是周代独占的历法体例。
以是这首诗反响的便是西周王畿豳地之庶民长年劳作的生产生活情形,个中不乏因过劳而生的怫郁之情。

当时,从属于贵族“公子”的庶民,长年在田间劳作,饭食要由妻儿送到田间,自己则歇息在田间的“庐”里。
到秋后田事完毕,才能回到自己矮小褴褛的家,与妻儿一同过冬。
纵然冬季,他们还要为“公子”野猎,剥制兽皮,割茅拧绳,酿造春酒,收藏冰块以及其他各种劳役。
他们的妻女也要为“公子”采桑、养蚕、织帛、缝制衣裳等一直歇地劳作。
只在每年年终,当他们的“公子”敬拜毕神主后,把他们都调集到“公堂”里去,由他们高呼了“万寿无疆”之后,赏赐给他们一觞春酒,表示对他们一年辛劳的慰劳。

《豳风·七⽉》所描述的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壮盛期间,范例的庶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情景,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和历法代价以及叙事抒怀的文献代价。

二、释字词:

(1)

七月:阴历孟秋之月。
阴历以建寅(立春日)为年头,故以寅月为正月(一月)。
阴历把一年分为四季十二个月,一月(寅月)为孟春之月,仲春(卯月)为仲春之月,三月(辰月)为季春之月,四月(巳月)为孟夏之月,五月(午月)为仲夏之月,六月(未月)为季夏之月,七月(申月)为孟秋之月,八月(酉月)为仲秋之月,玄月(戌月)为季秋之月,十月(亥月)为孟冬之月,十一月(子月)为仲冬之月,十仲春(丑月)为季冬之月。

一之日:西周时在阴历的根本上改以子月(十一月)为年头,也便是以大雪日为正月月朔,这就和阴历的月份称谓稠浊了,于是西周又把阴历十一月称为“一之日”,把阴历十仲春称为“二之日”,把阴历一月称为“三之日”,把阴历仲春称为“四之日”……以此类推。

流火:《易》以离为火为日,故火本指太阳,也指太阳的热量,这里指暑气。
流火的意思便是指暑气开始消散,景象转凉。

授衣:这里指裁制冬衣。
玄月丝麻等事结束,以是在这时开始做冬衣。

觱发:觱[bì]指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吹出的声音悲凄,觱发形容风寒冷。
栗烈:栗通“凓”,栗烈形容寒冷凛冽。
栗烈觱发[lì liè bì fā]已成为汉语针言,形容景象非常寒冷。

褐:指粗布衣服,贫贱者所穿。

于耜:指修整农具。
举趾:指开始田间垦植。

馌[yè]:给在田里垦植的人送饭。

南亩:谓农田。
坡之南旭日,利于农作物成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畯[jùn]:周代农官,又称农正或田大夫,掌管监督农奴农事之职。

(2)

仓庚:指黄莺,即黄鹂鸟。

懿[yì]筐:深筐。

遵:沿着,顺着。
微行:田间小径,小路。

爰(yuán):语气助词,表示期盼或欲望。

柔桑:初生鲜嫩的桑叶。

蘩(fán):菊科植物,即白蒿,一至二年生草本,嫩苗可食。
《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对付采蘩,一样平常认为是公侯用于敬拜,实在也不尽然,由于从诗中“采蘩祁祁”的描述可以看出,古代公侯对付蘩的用量是很大的,以是才需大量采集。
《诗·召南·采蘩》云:“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采蘩》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不满和无奈感情,在末了一句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们夙夜在公侯家,昼夜服役,已经采集了那么多的蘩,却连想回家的话都不敢轻易说出,表现出封建王公贵族统治的残酷。

祁祁:浩瀚貌。
《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毛传:“祁祁,浩瀚也。
”《诗·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 《诗·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

殆:因心里没底而怠倦。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彼心腹,百战不殆。
”这里指因一直地采蘩而不知何时才能回家,从而感到身心俱疲。
《诗·召南·采蘩》所谓“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说的便是这种情形。

(3)

蚕⽉:指阴历三⽉,也便是辰月。
阴历三月是养蚕的月份,以是叫“蚕⽉”。

条桑:指修整打理桑树。
远扬:指长得太长而高扬的枝条。

猗(yǐ):《说文》《广雅》作“掎”,牵引。
“掎桑”是用手拉着桑枝来采叶。
南朝乐府诗《采桑度》云“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纭”,似先用绳系桑然后拉着绳子采。

女桑:桋桑[yí sāng]。
《尔雅·释木》:“女桑,桋桑。
”郭璞注:“今俗呼桑树小而条父老为女桑树。

鵙(jú):鸟名,即伯劳,在北方,阴历五月开始鸣叫,一贯到寒冷时节来临。
古代赶制寒衣,要在此鸟停滞鸣叫之前。

载绩:载作动词,是背负、承担的意思。
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且、又的意思。
绩指棉麻纺捻而成的线或绳。
载绩的意思便是承担着纺线的任务。

载玄载黄:七月为申月,卦在坤位,坤为地,其色黄;玄月为戌月,卦在乾位,乾为天,其色玄。
天玄而地黄,故从七月到玄月,天地之色分辨明晰,故曰“载玄载黄”。

我朱孔阳:指(玄月深秋)树木落叶后无荫,空间显得很敞亮,天高气爽的样子。
朱是株的本字,这里指树木。
阳是通亮的意思。

(4)

秀葽(yāo):言苦菜鲜嫩可餐。
秀,华而未实谓之秀,泛是最鲜美的时候。
葽,指苦菜。
“苦菜秀”是小满节气的第一候,故曰“四月秀葽”。

鸣蜩(tiáo):言蝉开始鸣叫。
蜩便是蝉。
“蝉始鸣”是夏至节气的第二候,故曰“五月鸣蜩”。

萚(tuò):草名。
根如葵而叶似杏,黄花,荚实。

貉(hé):哺乳动物,外面像狐狸,皮毛可制裘衣。
《郑笺》:“于貉,往博貉以自为裘也。

同:这里指和上个月一样。

载缵(zuǎn)武功:承担连续佃猎的任务。
缵:连续。
武功:指佃猎。

⾔私其豵,献豜于公:小兽归狩猪者私有,大兽交给主人公子。
豵:小猪,泛指小兽。
豜:三岁大猪,泛指大兽。

(5)

斯螽动股:指母斯螽发情求偶。
斯螽:又称螽斯,蝈蝈之类的肉食性昆虫。
动股:言母斯螽发情,主动求配。

莎鸡振羽:指雄性斯螽磨擦翅膀发声。
旧说斯螽以两股相切发声,实在动股是雌性斯螽的动作,是不发声的。
雄性斯螽磨擦翅膀发声,这是一种求偶行为。
莎鸡:虫名,别号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实际是指雄性斯螽。
雄性斯螽两翅相错磨擦,其动如织布之状,其声如织布之声。

穹窒熏⿏:指把房屋堵塞起来以烟火熏赶屋内鼠虫。
穹:本指中间隆起的空间,也指代天空,这里指仰头能瞥见天空,四处漏风漏雨的茅草房。

塞向墐(jìn)户:塞堵门窗之漏风缝隙。
向:泛指窗牖。
墐:用泥涂抹。
《齐民要术·种紫草》:“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

改岁:指新的一年开始。
周代建子,以阴历十一月大雪日为年头,这天迎来新的一年,称为“改岁”。
周代因此把十一月称为“一之日”。

室处:指安心待在家里过年,不用再出去劳作了。

(6)

郁及薁[yù]:即“郁李”,一种落叶小灌木,似李而形小,果味酸,肉少核大,仁可入药。
一说野葡萄。

葵: “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主要蔬菜之一。
李时珍《本草大纲》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
”汉乐府诗《长歌行》中“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春酒:美酒。
古人认为酒是粮食精华,可以增强人的活力,使人愉快,故称为春酒。

以介眉寿:(饮春酒)以保持龟龄。
介:本指着甲衣以护身,引申为保持,掩护。
眉寿:龟龄,人老眉间有豪毛,叫寿眉,以是龟龄称眉寿。

叔苴(jū):这里指喂畜生的豆类和柔草相稠浊的精饲料。
叔:菽字的初文,豆类的总称。
苴:《说文解字》给的阐明是:“履中艸。
”《玉篇.艸部》中也有:“苴,履中薦也。
”薦的意思是“兽之所食艸”。
这种畜生吃的草,相对优柔,适宜垫在鞋里。
总之,苴的本义便是指畜生吃的一种比较优柔的草,故常用于鞋中草垫。
《汉书.贾谊传》里说:“履虽鲜不加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意思是鞋虽新,不能放在枕头上;帽子再破旧,不能像鞋一样垫草。

采荼薪樗:采集茅草和樗树枝以为薪柴。

(7)

场圃:田舍收打和晾晒作物的地方。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纳禾稼:指把粮食收入仓廪。

黍稷重(tóng)穋(lù):泛指各种谷物。
重:即“種”,先种后熟的谷物。
穋:即“稑”,后种先熟的谷物。

我稼既同:指庄稼已经全部变成粮食而归入仓廪,表示田事完毕。
同:这里指各种庄稼都已全部变成了粮食。

宫功:指在家中干的活计。

索绹(táo):打绳子。
索:动词,指制绳。
绹:绳索。

乘屋:即居家。
指坐在屋里安歇。

(8)

⼆之⽇凿冰:大寒节气第三候为“水泽腹坚”,正是古人取冰的时候。
《礼记·月令》云:“(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
命取冰,冰以入。
”先秦时期,古人就已经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用于夏季保鲜食品,制冷饮,调节室温。
据《周礼》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仲春,令斩冰,三其凌。
”当时为担保夏天有冰块利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制冰,这类人称为凌人。
凌人卖力凿冰储藏,一样平常在每年阴历十仲春的大寒节气开始采割天然冰块进行储存,由于这期间的冰块最坚硬不随意马虎融化。
凌人监督奴隶和庶民到水质好的地方采冰,然后藏到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
凌阴:藏冰的地窖。

蚤:这里通“早”。

献羔祭⾲:用羔羊和头茬韭菜祭祖。
《礼记·月令》云:“(仲春之月)天⼦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
”羔:当年新生之羊。
敬拜用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去世义知礼者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注)。

肃霜:阴历玄月霜降节气,景象肃杀。

涤场:清理、腾空祠堂前的园地。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疆:指每年年终,当公子敬拜毕神主后,把劳累了一年的农夫们调集进“公堂”里去,由他们高呼了“万寿无疆”之后,赏赐给他们一觞春酒,这便是对他们一年辛劳表示的慰劳。

三、口语翻译

阴历七月秋来到,景象转凉暑渐消;到了玄月寒霜降,始为公子制衣裳。
十一月里寒风凄,十仲春里景象冽。
没有粗布衣和裳,如何熬过一冬寒?孟春一月修农具,仲春种田又下地。
妻子田头来送饭,农官见了喜开颜。
(1)

阴历七月秋来到,景象转凉暑渐消;到了玄月寒霜降,忙为公子制衣裳。
春天来了阳气升,惊蛰二候仓庚鸣。
女执深筐沿径行,为采嫩桑步匆匆。
春天苦短日已迟,蘩菜如阜足够多。
采蘩女子真怠倦,公子何时能言归?(2)

阴历七月暑渐退,八月野外布萑苇。
阴历三月宜养蚕,修整桑枝用斧斨。
长枝远条难采摘,系绳牵拉够不着。
拿来斧斨伐远条,以防妻女树下掉。
七月伯劳声声催,八月纺纱转轮飞。
七月坤位玄月乾,天玄地黄暑转寒,叶落无荫天敞亮,我为公子制衣裳。
(3)

四月小满苦菜秀,五月夏至蝉始鸣。
八月田间秋收忙,十月萚荚皆陨落。
十一月里猎狐貉,好为公子制裘衣。
十仲春里也一样,连续佃猎连续忙。
小猪小兽各归私,大猪大兽献公子。
(4)

斯螽求偶五六月,动股振羽如纺织。
蟋蟀七月在野外,八月常在檐壁上;玄月潜入我的门,十月入住我床下。
塞住窗来堵住门,隔绝空间薫鼠虫。
十月尽头曰改岁,整年劳碌命真苦。
叹我媳妇与孩子,年终方歇入室处。
(5)

六⽉里⾷郁及薁,七⽉烹煮葵和菽,⼋⽉仲秋大丰收,杆打手摘满院枣。
⼗⽉用稻酿美酒,公子饮酒保龟龄。
七⽉葫芦当瓜吃,⼋⽉断下当酒壶。
九⽉秋深田事毕,农夫炊事如畜生。
杂豆混和垫鞋草,茅草樗枝当柴烧。
本是畜生精饲料,水里煮煮喂我饱。
(6)

九⽉场圃晒满粮,⼗⽉禾稼纳入仓。
又是黍稷和種穋,还有⽲⿇和菽麦。
嗟我农夫不得闲,田里忙完家里忙。
田事才毕未歇缓,又入宫内建劳功。
白天出去割茅草,晚上回来拧成绳。
眼看忙完可居屋,春天又临播百⾕。
(7)

十有仲春去凿冰,一月纳于地窖中。
仲春物屯尝鲜早,羔羊鲜⾲献寝庙。
九⽉气肃寒霜降,⼗⽉打扫庙前场。
十月尽头新年到,年终年头更添忙。
坛坛美酒陈堂前,又言场外宰羔⽺。
祭毕神主称赐福,公子召我进公堂。
一觞春酒表慰劳,齐声高呼寿无疆。
(8)

(子夏故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