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去世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2021抄写 清明 诗词

《清明》是北宋墨客黄庭坚在清明节时触景生情而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利用了很多比拟,首联是“桃李欢笑”对“宅兆生愁”;颔联是“动物蛰伏”对“草木成长”;颈联是“无耻的讨饭人”比拟“忠贞的隐士”,比拟光鲜,引发人的思考;尾联墨客抒发感慨,无论是贤者还是愚人,末了都是黄土盖身。
墨客将大自然中的勃勃活气与人间间不可逃脱的去世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悲观虚无的思想,抒发了墨客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这是一首借清明抒发感慨的诗作。

首联描写清明之时两幅不同的画面。
“佳节清明桃李笑”,清明正是春暖花开之时,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常见的桃花李花更是绽着花苞,盛开于东风之中,似有欢笑之意。
“野田荒冢只生愁刀,清明也正是人们上坟祭祖的日子,走到坟场,只见荒冢累累,心中自然会生出许多悲惨;况值敬拜时候,难免忆及长眠之先人,又要产生悲哀,这便是“只生愁”的含义。
画面虽不相同,但描写的准确、手腕的利用则是同等的。
桃李无所谓“笑”,荒冢也不能“生愁”,这只是授予桃李、荒冢以人的感情,便是所谓拟人化。

颔联描写清明时节生物的生动情景。
“雷惊天地龙蛇蛰”,写的是动物的活动。
春雷震响,天地惊动,动物于冬眠中被惊醒,雷声奉告它们春天已经到来,于是它们便纷纭走出蛰居之处,生动于春的气氛之中。
“雨足郊原草木柔”,写的是植物的成长。
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能像乳汁一样,让草木迅速成长。
雨足之后,郊原上的草木自然就萌发柔嫩了。

以上两联写了桃李、荒冢、龙蛇、草木。
颈联专写人,人在清明时的活动也是各不相同的。
“人乞祭余骄妻妾”,通过齐人于璠间讨饭这一典故写了愚人的行为。
“士甘焚去世不公侯”,乃是通过介子推的故事表现了贤人的气节。
这两个典故放在清明节的详细环境中,其意义都已超出本身的范围。

于是作者在末了的尾联中就有了贤愚不分的慨叹、蓬蒿满眼之感触。
他是因清明时节的这些征象,而得出了人生不论贤愚都要一律归于荒冢这样一个虚无的结论,这与他在贬谪生活中的悲观思想是同等的。

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比拟。
不但桃花与荒冢有比拟、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发达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光鲜的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