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首,《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
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
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
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喷鼻香。
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沈亚之。
从诗歌名可以看出,墨客是在农历5月6日这一天从南京出发,感触颇多,因此写诗给弟弟和朋友。
农历5月5日便是端午节,很多人前一天做好了粽子,5月6号依然是吃粽子的好时候。

诗中说:“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喷鼻香。
”筠筒,便是竹筒。
相传楚地的人用竹筒贮米投江来祭奠屈原,这也是粽子起源的传说之一。
至于蒲叶,则是端午节的另一习俗,人们把菖蒲和艾草捆一起放在屋檐等地方用来辟邪。

由于墨客是端午节中外出,以是开篇直接点出思乡之情,点明别梦之长,恰好见出思念之深。
“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
”这两句写早上航船的景象,生动细腻,令人仿佛看到了船只航行的画面。
而一个“凉”字,不但是景象上的凉,而且还是墨客心境上的凉,可见墨客惦记弟弟和朋友的挚诚之心。

说起粽子的3首古诗词千年后读来文采飞扬令人拍桌赞叹

因此,诗中的“筠筒楚粽喷鼻香”,不但是描写了端午节的粽子喷鼻香味,更是借由这喷鼻香味表达墨客对付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表达了浓厚的相忆之情,令人在千年后回味无穷。

第2首,《夏夜宿江驿》:竹屋临江岸,清宵兴自长。
夜深倾北斗,叶落映横塘。
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喷鼻香。
却愁南去棹,早晚到潇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墨客姚合。
姚合是唐代苦吟墨客的代表,与贾岛齐名,人称“姚贾”。
虽然现在姚合的诗歌名气没有贾岛那么大,不过他的许多诗现在读起来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这首《夏夜宿江驿》,并没有明说是端午节,不过从诗中那一句“风和角粽喷鼻香”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韶光该当也在端午节附近。
虽然粽子随时都可以吃,但是连空气中都是粽子的喷鼻香味,可见是很多家都在做粽子吃,而大规模吃粽子该当就在端午节旁边。

这首诗描写景物很有一套,有一种清新文雅在个中,令人拍桌赞叹。
不论是北斗星倾还是叶落横塘,都将“清宵”两字凸显得淋漓尽致。
如此美妙的晚上,如此清闲的航行,真是让墨客乐不思蜀,反而不期盼早到目的地了。

第3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大墨客欧阳修。
词的上片先写端午节时候的景致,石榴花和绿杨都带来清新的气息,而粽子更是端午节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五色丝线缠绕,还要金盘盛起来,真是富贵气十足。

词的下片则紧张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换衣,饮酒共度佳节的欢快场景。
“等闲惊破纱窗梦”,虽然梦被黄鹂惊醒,但是可见惊醒的动作之前,这个梦是无比喷鼻香甜。
而这正是墨客所要表达的东西:“这个端午节过得太舒畅了!

千年后的我们品味这首词,真是可以感想熏染到诗词中无限魅力,可以看到过去千年的端午节光阴。
虽然我们普通百姓的粽子并不会用金盘子放着,但是品尝粽子时的那份喷鼻香甜,与千年前的古人们并无二致,一样能够收端午佳节的文化魅力。

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小编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随意马虎,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小编,多多分享小编的文章哦。
朋友们,你们喜好诗词吗?你们最喜好什么诗呢?欢迎留言哦。